一天晚上,如常的跟大儿子谈天说地,阿德突然向我表白心迹说:“妈咪,我是 Gay!”
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愤怒,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无声的掉了下来,如雨滴下。那种愤怒,是因为所有我担心的,包括阿德常常对我说他不会结婚的推测下最坏的打算,都一一兑现了。
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阿德在航空公司任空中服务员,很快要升职考核;幼子阿衡也刚完成大学学业,踏入社会做事。看见眼前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作为母亲的我,当然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但回想十年前,我跟阿德曾徘徊在母子决裂的边缘,不禁令我感叹不已。
噩梦终于成真 十年前的我,自问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有疼惜自己的丈夫,有两个听话的儿子,他们的学业不过不失,最重要是一家人和睦相亲。
但一天晚上,如常的跟大儿子谈天说地,阿德突然向我表白心迹说:“妈咪,我是 Gay!”
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愤怒,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无声的掉了下来,如雨滴下。那种愤怒,是因为所有我担心的,包括阿德常常对我说他不会结婚的推测下最坏的打算,都一一兑现了。
那种愤怒令我不知所措,顿时感到很无助;记忆都空白一片,只记得囫囵吞枣间,说了一句:“这么大件事,我要告诉你爸!”
推醒了丈夫后,有一句没一句的告诉他阿德的事情,甚少见到丈夫下泪,但连他也哭了。一直睡不着,直至欺骗自己说:
“这不是真的,是在做梦吧!”接下来是更多失眠的夜。
脑中不断自问,是哪里出了错――“是不是我年轻时顶撞我母亲的报应?是不是阿德交了损友?现在如何是好?为什么他会是同性恋?什么是同性恋?同性恋是不是不正常?”
我不敢向亲友求助,就只有往图书馆找有关的书籍,可以说连一本也没有。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我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好几次停在马路中任由汽车向自己冲过来,好像人生没什么好依恋的;另一方面,我禁止阿德跟我幻想中的损友见面,以为软禁他便可改变他。近乎绝望的他对我说:“妈,你这会逼死我的!”我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
在压力的高峰,他爸爸想了办法,就是送他到外国读书,让他远离“损友”,让他学习成熟,或许他会改变过来。百感交集的我目送他步入机场过关,踌躇盘算――我会否就此失去了阿德?他走了后我天天在挂念他,间中也翻看他的东西,聊以慰藉。无意中,让我找到一本周华山写的书――《香港同志站出来》,结集了十多个像我一样的故事,才知道承受儿子是同志的不止我一人,在书中我慢慢了解同志们的心路历程,投入他们的世界,切身体验他们及阿德的痛苦。
理解化解偏见 那本书不知是儿子有心抑或无意的留了下来,但却是通往他内心深处的秘密通道,让我从愤怒、否认到理解及接受儿子是同志的事实,了解他的挣扎、痛苦,若然我作为他的家人也不站在他身边,谁会站在他身边呢?慢慢的,我开始接受了事实,也跟儿子冰释前嫌,关系改善了不少。当时儿子在远方,那本书就成了我唯一的精神依靠,还有靠仅有的同志热线(笔录者按:亦即今天的启同服务社)与我倾谈开解我。
今日我和两个儿子的关系都一样亲密,享受天伦乐之余,我想到同志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误解,社会上对同志还有很多偏见;最近报章上有不少对性倾向歧视立法的讨论,似乎很热烈。我认为政府应该立法保障平等,因为同志跟其它人一样有纳税、有工作、有贡献社会,为何他们得不到平等对待?我的儿子很快便会考核升职,若然他因为性倾向而不能升职,我一定会很伤心,幸好儿子告诉我他的公司出了通告,说明已订立反歧视政策,禁止任何因为他人性倾向而作出的不公对待,所以即使没有反歧视法,他仍然受到保障;我觉得他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其它同志未必这样幸运。
他也间中问我转工或转做地勤的意见,我劝他不要,因为不知道新公司会否歧视他,也害怕地勤工作会有较多办公室政治,拿他的性倾向来作话柄。他也有朋友在旅游公司做领队工作,上司因知道朋友是同志,二话不说便把他辞退了。所以立法反歧视是很必要的,因为大家都是人,人人皆为平等。
另外,阿德也有朋友在公司被同事讪笑,问他是不是 Gay,是不是在 Gay Bar里「识人」,扮男抑或扮女,甚至问他的性生活;这令我觉得很愤怒,同样的问题向异性恋者发问,可能已遭到拳头侍奉,或者告官办理。法例有必要禁止这种骚扰行为,人家的私生活又干卿底事?
教育立法并行 对于近日有基督教徒以同性恋为罪,强烈反对立法,我不以为然;我相信的佛教,对于任何(婚外)情欲皆视为孽,不见得佛教会跑出来防止他人获得平等机会,因为众生皆为平等,众生皆负罪孽。往往批评别人是最轻易的,但不要忘记手指指戳别人之时,有三只指头是指向自己的。当然批评的人有言论自由,但伤害同志的话不应鼓励。
就我认识的同志,很多是我的“契仔”,他们都是很友善、很上进、有正当工作及心肠好的人,诋毁同志的话会令我这个异性恋者也觉很难受。
歧视生于偏见,偏见生于无知,若然没有《香港同志站出来》那本书,可能我现在还会像一般人那样以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故此,除了立法以外,教育亦很重要,在学时期的年轻人,应该对不同性倾向有认识,并应学会对不同性倾向者的尊重。对于说教育年轻人认识性倾向等于鼓吹同性恋,我绝不同意――我的小儿子在外国读书三年,是与一位男同志分租房间的,不见得阿衡的性倾向会被那位同志所影响,同时,那同志房客也没有因而变“直”;鼓吹之说对我来说只是天方夜谭罢了。
作为社会大多数的异性恋者,我深心体谅大家对同性恋的一知半解,但在未了解之前,切勿妄下断语;我们的偏见可以毁掉同志一生人的幸福,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幸福。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大家都放开心怀,接受同志,因为她/他很可能是你的至爱亲人,只是你未察觉而已;到她/他因为你的抗拒而离开你之时,已是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