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5-30 16:13:08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闪”的引申义:
闪避、闪击、闪念、闪烁、闪身、闪失、闪现……和闪的古意不同,
其实闪的不仅是那些轰轰烈烈、光芒四射的所谓闪女。也许你,自认为平平常常、乏善可陈的你也在某一时刻有意无意地不停地闪,在不断的选择中,闪出生活的快感和质感。
闪什么 谁在闪
闪是主动:主动出击、主动变换、主动示爱
代言人:张曼玉、李嘉欣等
对于女性来说,参加选美和造星运动可以视为一种不错的“闪”试验。“闪”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姿态,是一个人充满勇气地为自己寻找施展空间和发挥的舞台。从普通的邻家女孩到脱颖而出的风光无限,闪女孩们前仆后继地迎接着属于命运和未来的光彩。只要有自信,干吗不去像她们一样“闪”?即使不打算在娱乐界发“光”,职业生涯中和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闪”。去试试一个新的工作,也许会闪到不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去主动对那个你心仪已久的男人说爱,也许会闪到一份令你满足的爱的体验。
闪是张扬:张扬出个性、张扬出风光、张扬得不去顾及流言蜚语
代言人:麦当娜、章子怡等
走在时代前沿的当属麦当娜,从不掩藏个性,从舞台上的“坏女孩”到现在的“好妈妈”,麦当娜闪得千姿百态,而且闪得人爱恨交加。到现在,很多当初讨厌她的人也不得不对她充满了敬意。离得近的,还有章子怡。谁能想像这个女孩一闪一闪地就把自己闪成了奥斯卡颁奖嘉宾?当然,对于一向讲究含蓄的民风而言,对于地球上笃信固定的成功规律和生活传统的部分人群而言,要闪得张扬,就要有承担后果和闲言碎语的勇气。章小蕙们也闪得张扬,闪得人们似乎只注意她的名牌包包和衣服。闪到了名气,却也有可能“闪”了一下自己的内气。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张扬的闪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就能闪到成功和好运。
闪是聪明:聪明地回避、聪明地争取、聪明地化繁为简
代言人:王菲、蔡依琳等
闪字同样是回避和闪避,闪做为一种策略,有时候可以看出人生态度的智慧高低。该闪就闪,闪不一定意味着溜掉和逃避。说大了,用好了“闪”,也许能达到曲线救人生的目的。虽然菲鹏恋闹得沸沸扬扬,王菲一如既往地懂得“闪”,男欢女爱,有什么义务要向大众把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小天后蔡依琳也懂得闪,和周杰伦分手了,高姿态地给段祝福,也没把自己搞成怨女。看来新一代的女人不仅美,且聪慧,头脑中早就存着一部“闪经”。
闪是行动:行动得明确、行动得磊落、行动得激情却实在
代言人:陈鲁豫、柯蓝等
闪女人善于掌握有节奏的生活,这个节奏符合现代社会的动感。闪女人懂得用变化和快速行动来把生活变化得多姿多彩。闪女人知道人生苦短,拥有现在就是拥有未来,知道行动有时候比思考来得更有力度,也更容易让自己的美梦实现。所以,闪女人通常会有很明确和磊落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目标和期待,当然也包括爱。
闪是离开:离开绚烂、离开焦点、离开中透着从容和超然
代言人:林青霞、山口百慧等
闪是毅然决然,懂得放弃。山口百慧在绚烂的巅峰,突然宣布息影,相夫教子,用事实告诉人们她不是因一时的爱情冲动才做出的决断。林青霞也让人惊讶她怎样从目光的焦点中转身,安于人生的从容和平凡。闪,在这种时候,因为坚定,因为果敢,透着一种诗意的光彩,是一种通透的境界。
闪字流行语
闪客:一帮玩flash的闪客为网络文化带来了用软件制作的MTV、动漫短片、互动游戏以及各种酷炫的网站演示、网页设计。
“闪客”精神:闪客们所具有的自互联网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的自由精神和平等交流的意识。
“快闪族”:英文名字Flash mobs,来源于两个词:Flash Crowd和Smart Mob,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是现实中互不相识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一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然后迅速消失。
“闪旅游”:自助旅游,花样多多。
“闪聚会”:主题很炫的酒吧聚会。
“闪聊”:BBS上的聊天。
“闪搭配”:服装配饰的随意组合。(文/龙美)
丁薇:我的光芒不留痕迹
丁薇
孤独派闪女:人至死都是孤独的,
活就活出一个人的精彩
丁薇有闪烁的一面,就是她的工作。舞台上的她穿得很漂亮,表演的时候有观众的喝彩。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地做音乐。有时间培养友情,有时间谈恋爱,更能自在地走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呼吸空气。
“淡淡的来去/浓浓的别离/以后日子将有此情可依”
听这首《断翅的蝴蝶》的时候还在上大学,十年过去了丁薇也只发了三张唱片。
从布鲁斯、爵士风格,歌线慵懒的《断翅的蝴蝶》
到激进、叛逆、充满戏剧张力的《开始》
再到去年温和平实的《亲爱的丁薇》。
十年没有刻意也就不显得那么沉重,她只是在有感觉的时候把当时的情绪记录下来,就像不定期地写日记,自然、自我、自在。丁薇的人和她的音乐都像在慢慢地发酵,而后悄悄地让人怀念。就像喜欢丁薇的人即使在街头碰见她,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你是丁薇吗?我很喜欢你的音乐。”而另一些人则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
闪是以退为攻,边闪边击
丁薇的生活圈子很小,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么几个和工作有关系的人,丁薇自认为稍微有点孤僻,她曾经被朋友们评为“最无趣的人”。一个根本不去酒吧、disco的女人当然也不知道所谓的时尚名词“闪”,究竟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大家都往前凑的时候,她肯定是往后退的那一个。她不喜欢众人去争一样东西,她惟一能做的就是把大块的时间留在家里,留给自己,她会用“住得远“做借口拒绝一次又一次的无谓的吃饭邀请。很多明星一起拍照,她也一定躲在边上,拍没拍进去都没关系。平时穿着随便的她从来没有时时刻刻准备好扮演明星的角色。
安静地做音乐是她最惬意的时候。即使是感情上的事情,如果发现有什么不能进行下去的东西,她也决定闪,当然不是想闪就能闪开,但是她不会为了感情自杀、威胁或者耍泼。丁薇是以退为攻的人,所以清楚了这个行业光鲜的外表下面无限的漂泊感和冒险性,她早就为自己找到了退路,有“才女”之称的丁薇在不出唱片的日子里写电影音乐或者做制作人,只有这样做歌手的时候才能更有尊严。
巨星的闪烁我要不起
丁薇说 :“现在大家流行说’我闪了‘。闪是消失,而真正的闪应该是一个亮点吧。”2004 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上丁薇被评为内地最佳女歌手,有报道说创作歌手终于修成正果。丁薇是不是朝着巨星的行列大跨步前进呢?丁薇的生活中当然有闪烁的一面,就是她的工作。舞台上的她穿得很漂亮,有造型师为她化妆弄头发,上台表演的时候有观众的喝彩。做歌手给她提供了一个闪烁的氛围和机会。虽然丁薇在音乐方面精益求精,可是她欠缺了很多东西,比如心理素质、公关才能、说话的方式还有平时的打扮,巨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把你推到一个让你适应的位置。成为巨星不是做自己那么简单,经纪人和唱片公司会合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人出来,丁薇对这一点会有一些本能的排斥。做音乐是她的爱好,然后变成了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她不会为了想成为什么彻底改变自己,而只把音乐当作一个工具,她拒绝设计过的生活。
真正要做巨星,特别是作为女人会失去很多东西。丁薇举了一个伤感的例子――梅艳芳。她说,梅艳芳做得太高了,感情很难有着落。大家都往上看着她,根本没人敢于接近她,如果一个身份不相符的人想和她在一起,她自己也会有戒心。而且功成名就的男人对这个行业往往有偏见,即使没有,他们也希望找一个女孩乖乖地呆在家里。这样感情的选择越来越少,难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
丁薇宁愿只做一个音乐人,这样生活属于自己,不会被工作填满,有时间培养友情,有时间谈恋爱,更能自在地走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呼吸空气。丁薇认为现在这样挺好,舞台上是一个歌手,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人。(文/文伟)
闪婚等于闪离?
任何婚姻都可能成功或失败,
概率各占50%。所以关于闪婚,正反双方也是各执一词。
正方
观点一:尝试闪婚的人具有良好的心态、较高的“情商”和“智商”,在较快的情况下,能判断对方是否可以相伴到老。
观点二:没时间去跑恋爱“马拉松”!工作要搏、事业要搏、要去赚钱供楼供车,太多的事情要做。
观点三:社会转变不知所措,节奏太快目不暇接,期望抛弃繁文缛节,提高效率。
观点四:“先成家后立业”,“闪婚”者是理智地选择婚姻。
反方
观点一:闪婚者没有经过婚前的磨合期,缺乏免疫力,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
观点二:如果把终生的幸福抵押在短促的接触和了解上,无疑是太草率了点,弊病多多。
观点三:婚姻手续的简化,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轻松出入“围城”的便利。
结了离,离了又结,无所谓的态度不可取。
观点四:本来离婚率就居高不下,闪婚是闪离的定时炸弹。
闪得精明:“快嘴”李湘和“钻石王老五”李厚霖,从相识到订婚,只有一个月零三天。
一个找到了聚宝盆,另一个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何乐而不为呢?
闪得踏实:宋丹丹和英达离婚后与赵先生相处了28天,就决定嫁给他,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对演艺事业的信心。
闪得决断:潘石屹与张欣见过几次面就决定结婚,婚后二人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闪得怪异:前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和女作家尹丽川于去年9月份领证,四个月后离婚,原因不得而知。
“闪”字结构趣解
1. 一个人和一扇门在一起的时候,可以选择完全打开,
也可以紧紧关闭,还可以选择有时打开,有时关闭,此所谓闪。
2. 为什么人在门里,就是闪呢?
幸好,门是开着的,所以人可以抽身即逃。否则来不及逃走,门一旦关闭,就是个囚字了。
彭久洋:放弃,是一种成熟
彭久洋
果断派闪女:不计后果,
先闪开了再说。
闪意味着主动放弃,
有别于抛弃,是一种解脱。在某种意义上
更是一种成全,成全了自己, 也成全了别人,更成全了两个人的梦想和生活。
彭久洋的角色很复杂,演员、主持人、足彩宝贝……在不同的空间中切换穿梭,游刃有余,生活热闹且异彩纷呈。就像钻石总要闪烁璀璨光芒,久洋用她的魅力和张力感染着身边熟识或者远远仰慕她的人。她漂亮、动人、有趣,笑起来的样子极其灿烂。她是男人梦想的宝贝,因此关于她的单身生活,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的最后一次恋爱结束在23岁那年,彭久洋笑称那时候的她几乎是专职谈恋爱的,一心只想做全职太太――“那是件很美好的事”。一切她梦想的也都在适当的时候到来:对方条件无可挑剔,深情且温柔体贴。他可以在寒冷的别墅小屋把所有能盖的都盖在久洋身上,自己合衣坐着。也可以在久洋徘徊的时候,安静地在一旁等待。一切都很完美。然而恰恰是谈婚论嫁的那一刻,彭久洋选择了闪开。在去喀纳斯湖的路上,他想的是结婚,她想的则是分手。结婚,生两三个孩子,过安稳日子,这对于23岁的久洋似乎显得过于沉重,关于未来,还有那么多的幻想,她不喜欢知道结果的生活。一个电话就结束了一段准备开花结果的爱情,彭久洋闪开的方式干净利落。这一闪就是4年。
说及感情,彭久洋眼中的恋爱就像高手过招,两人发功,一较高低,谁输谁赢都必有一伤。即使表面上赢了,这一闪开,闪了别人的同时更狠狠地闪了自己,所谓外伤好治,内伤难疗。久洋说自己受的是深度内伤,当初被闪的人都已经愈合,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则在后来许许多多一个人的日子里独自疗伤。形式上的闪开,并没有带来心理上的完全剥离。“即使这样,闪也是惟一的选择。否则形式上、心理上一起承担痛苦,而且牵扯到别人。这是件沉重的事儿。”久洋没有后悔,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既然闪,就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闪出来的天地才更加精彩。
闪开了所有恋爱,她陶醉在自己的生活里自得其乐。看电影、写专栏、拍电影、评足彩,彭久洋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看上去很美。现在的久洋可以越发自如地把控生活,把控自己,在独立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遇到不喜欢的事,纠缠不休的争论,她都会闪开,久洋说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更好地放弃,才能更好地获得,聪明的她比谁都更了解生活的智慧。
闪语录:
1. 闪本身有两面性。一个是勇气,一个是懦弱,有勇气闪但没有勇气去面对,所以才会闪。
2. 闪也意味着受伤,即使逃离了,也是在受伤的同时逃离。
3. 决定要闪的时候,手段是迅速逃离,绝不恋战。
不计后果,先闪开了再说。
4. 闪也要经过思考,不会冲动的去闪。
5. 闪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说明你不再计较,不患得患失。(文/Lydia)
张群:闪中自得其乐
张群
张群:闪中自得其乐
表面沉静内敛的张群,
这个会在街上
骑着“挎”子跑的长发女人,下一个角色是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她去寻找……
体验派闪女:所有行业都填满诱惑,所有未知都充斥着吸引力
在张群没有悬挂任何招牌的私家菜小馆“张群家”里只需呆上片刻,便会觉得这里跟屋外烟袋斜街上的熙攘完全是两码事,在后海――这个北京新近冒出的寸土寸金的时尚地圈里,能有人敢这样开店,实在让人先是诧异然后便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
没事的时候,张群喜欢坐在门口那张自己铺陈得旧旧味道的沙发上,看窗外人来人往,但却似乎决不允许让这种热闹打扰自己。有时候,店里惟一的一张餐桌边会围坐上三、五客人,她看着她们吃吃喝喝,常常会忘掉自己是在经商,而成了一种闲情和乐趣。
看着张群眼神里的从容与清雅,听她苏州姑娘说话特有的恬淡与轻缓,如果你以为张群天生的节奏就应该属于这种慢拍,显然大错。在她不长的人生历程里,生活片段有如纪实片里闪回的镜头,充满舞动和变换。
二十岁时就敢带不多的钱独自出游,却从不担心有一天钱会成为问题,因为她相信自己不管怎么样都能挣来钱,再不济,还有看家本事――算命。后来,钱没了,果然是靠算命完成了那次的后半截旅行。这其实该是张群最自然的天性――眼里没有困难,没有不行!
学美术的她毕业以后,起初做着各种跟专业有关的工作,直到有一天突然听说电视台有个机会,能跟着自驾车队从北京开车去俄罗斯,于是毅然辞职,百般努力,终于成就了那次俄罗斯自驾车之旅。更重要的是,这个承认有些自大的姑娘,从此“混”进了电视圈。
表面沉静内敛的张群,骨子里其实有着不羁的张扬,在她看来,自己什么都能做,且自信都能做得不错。于是,最初接触的时尚类节目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想驾御一切的欲望,不久她便转战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之“百姓故事”做编导。
凡同行都知道做社会纪实片的意义,几乎相当于游乐园里最高难度的勇敢者游戏――翻滚过山车,玩转了才能叫过瘾。那是段让张群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有机会探触社会最真实的一层,品味百姓最本真的性情,当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镜头里闪现,她开始顿然醒悟,世界之大,原来人外有人;那也是段让张群痛彻心扉的日子,因为纪实片的拍摄特点,风霜雨雪、烈日炎炎,两年之间吃尽的苦头浓缩起来比前二十几年都多,最难受的时候竟拖着患病的身体,先到卫生间呕吐,然后接着去机房继续工作。
或许,是努力了、尝试了、经历了、知道了,或许,是缘于内心深处给自己的提醒,张群最终选择了放弃,她的名字从“百姓故事”的编导名单里消失了,却出现在一张牛皮纸样的小卡片上,上面写着淡淡的飘着朦胧苏杭味道的小诗,以及一个极别致的名字――张群家,这是一个小得只能容下一张餐桌的小馆,张群用她对美食特有的敏感经营的这家小店,用她完全平静的心态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节奏。
在张群的眼里,所有行业都填满诱惑,所有未知都充斥着吸引力,而凡是做过的,在她用自己的脉搏感知,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以后,神秘便悉数退尽。这时的张群,会马上提醒自己适时放弃,并为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和机会努力。她的人生,实际是无数“闪”片段的组合。而组合的过程,才是她自鸣得意的最大享乐。
这个会在街上骑着挎子跑的长发女人,现在虽然偶尔依然自命不凡,但显然比之前多了些思考。听张群讲自己的故事,你会感觉这个小店根本包容不下她的天地,就像她自己也不相信一样。下一个角色是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她去寻找,在身份不断闪动的世界里,她用自己的方式自得其乐。(文/二月二 摄影/高波 摄影助理/清波 孙润美 化妆/周媛)
Deidra:“闪”只是一支支插曲
Deidra
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会因为一闪念而把一切都毁了,这一切都靠自己控制。
清醒派闪女:插曲和主旋律决不能混为一谈
喜欢和不喜欢Deidra的人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鄙视她的人说,“人可以选择自由的生活,但是不能不干正事。”欣赏她的人说,“这是一个活得滋润精彩的女人。”D似乎有花不完的钱,享不完的乐。当然每个人都有疑问,她凭什么?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也许每个人都在不自觉间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而痛苦的东西只有自己暗自咀嚼。所以闪大多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D比谁都清楚。两年前D嫁入纽约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次回北京,算是大修,也算是在没有美国老公的日子里偷闲地闪几下。
Deidra的闪生活源于她的家庭。高二的时候,D的妈妈突然到学校办休学,把她送到从延安开车还要七个小时的子长县,借口是让她锻炼一下独立生活。租住在两孔窑洞里的D为此哭了整整一个星期,可是在“狠心”的妈妈面前再求饶也没有用。D突然一下子想开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好好活着。她到县城里买了四只老母鸡,邻居帮她种了小油菜。她上山挑水,脸上两团高原红,身穿大棉袄的D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一年后D得了肝炎,回到北京。在子长生活的一年是D生命中关键的一闪,她至今记得发生在那里的点点滴滴。D从此开始了她的闪生活,而她的闪大多指向无足轻重的男人,D说,“闪是双方的,你闪你的,我闪我的。既然定义为闪,就不能把它转为固定,所以注定两条平行线不能变成一条道儿。”
Deidra这28年,可是没白活。生活中该留住的留住了,该闪的也闪了。D形容她的老公就像个狗皮膏药,一旦结了婚,狗皮膏药就像被一阵风吹走了,连她的汗毛都带走了,那一块儿皮肤凉凉的,就像风干的苹果。D虽然是一个众人眼中的闪女,可是她非常喜欢“妻子”这个称谓,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她满足稳当的生活。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她所努力拥有的,而且她还在不断地往那个干瘪的苹果里贮水,以保持她迷恋的最初的新鲜度。就像她说的那样,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会因为一闪念而把一切都毁了,这一切都靠自己控制。闪无非是充实主旋律的一支支插曲。
闪语录:
1. 闪其实很极端,要不就特别HAPPY,要不就是自虐。闪的过程中有很美好的错觉。
2. 闪当然要付出代价,可是我心甘情愿。过闪生活不是个苦差事,不定时地闪一下,没什么不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