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钟那么坚决地走着。五点,下班,关灯,关门。这么多年来每天都做的事情,今天却显得这么意义非凡。华伦施密特今天退休。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了。
退休对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被社会忘记,脱离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离开用一生时间构建的事业。施密特先生感到了失落。在清脆的高脚杯的碰撞声中,他离开了宴会。现在开始他有的是时间打量他的一生。
[生活]
生活的轨迹不仅仅是在人的外貌上刻下深深的痕迹,而且你会发现,某种程度上不自觉的,生活改变了你,而不是你改变了生活。按时早起,却发现时间那么漫长,长到无法打发,本来不是应该坐在办公桌前兴奋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吗?频繁换台并不是为了检测遥控器的质量,而是已经失去了看电视的生活习惯。去看望自己的接班人试图找回自己的剩余价值,去重新呼吸从前的生活气息,而,那样的生活舞台已经没有施密特先生的位置,除了尴尬地离去,还能怎样呢?
只是,生活仍然掌握在你的手中,它象圆规那样旋转划圈,可是划多大的圈,要看你给的半径是多大。施密特先生要用这么多时间画出怎样的圆圈呢?资助坦桑尼亚的N DUGU为施密特先生的生活带了新的空气。爱心可以拯救贫困的需要帮助的儿童,也可以拯救富裕的需要帮助的老人。电影在NDUGU的来信里结束,伴着施密特先生无声的哭泣,泪水在沟沟壑壑里流淌,他哭得象一个孩子。
[爱情]
深夜醒来常常不知道身边的这个老女人是谁,就象自己照镜子看见里面有着满脸皱纹,松弛的皮肤,透着青筋的老人,不敢相信那是自己一样。时间倏的过去,容颜已换,年岁已老,只能怪时间这东西总是不经人同意就偷去最宝贵的东西。而,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夫妻,用时间来磨合彼此的性情和习惯,最后发现这么多仍然不能容忍,却已经离不开。
尽管施密特先生发现妻子与好朋友之间曾经存在暧昧,可是,人已去,所有愤怒和悲哀也只能化做一声叹息。望着深邃的星空,问海伦(施密特先生的妻子)自己是不是她的真正的选择?有没有后悔?你我都并非王中之王,最后可以携子之手,与子同老,是天意,是命运,是爱情?
[孩子]
孩子究竟能带来什么?骄傲,失望还是对自我的反省?
吉尼是施密特夫妇唯一的女儿,她是那么优秀,在父母眼中哪有不优秀的儿女?春蚕吐丝一般地养大了她,给她一双翅膀,看她飞地远远,这样就可以阖目而去?海伦去世以后,倍感寂寞的施密特先生恳求吉尼陪自己度过最难熬的几星期,而海伦要工作,要准备婚礼,要父亲学会自我照顾。我开始感叹,西方独立教育果然是成功的,近乎没有人情味。父女俩互相埋怨,差点吵架起来。还是老父亲最后让步。
吉尼走进机场头也不回的身影,映在施密特先生的眼里,寒在我的心中。
同样是孩子,肯尼亚的孩子为老人带来最后的温暖,而亲生的孩子却那么任性地揉碎了一颗苍老的心。或许天下所有父母都是无私的,所有孩子都是自私的。
[现实]
施密特先生从小就认为自己将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有过人的才智,精专的知识。那个不同一般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还是低下了头。施密特先生仍然相信自己仍然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只是因为不能为妻子和女儿带来不安全所以他成了平凡人。
这个老人,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用那么自豪的语气,甚至回到学校去看的时候,仍然感到自己意气风发。谁说那个胸怀远大志向的孩子不是他呢?
从理想到现实,再回到理想,人生就是划圈圈,走了很远以后,发现自己还在原地,看见挺拔的身躯,看见闪耀青春光芒的自己。施密特先生满足了,在看见青年的失落的理想被现实的充实和幸福填补时,露出的微笑,有一股沧桑的味道。
《心的方向》又叫《关于施密特》,描写一个老人退休之后的种种,却让人看见了,现在离退休还有这么远的路其实暗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