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2-28 03:04:12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去年年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表演《千手观音》
是舞蹈让邰丽华找到了自信,舞蹈对于她来说,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美丽语言”。邰丽华说,她始终知道自己身后还有20个人
邰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她的肢体语言如舞台上一样优美 陈锋/摄
作者:师欣
2月2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元宵晚会进行了一次“迟到”的颁奖――《千手观音》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歌舞类一等奖”。事实上,早在15天前的那个除夕夜,这个谜底已经随着《千手观音》舞曲的终结而揭开。在观众们看来,这个节目的价值已经不是什么奖项所能诠释的了,它甚至被认为是春节晚会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动人的一次演出。四个多小时的晚会进程中,人们的记忆定格于5分54秒的时段。由无声世界里的人们带来的舞蹈《千手观音》,引发的是5分54秒的全体屏息的安静,以及此后长久的赞誉和惊叹。
在这样的节目面前,似乎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一遍遍重温,以至网上的下载地址因人数过多而造成塞车,无法登录。
亿万观众由此记住了一个创造了至纯之美的团队――他们共有21人,12女9男,全都身在无声的世界。而那个领舞女孩邰丽华的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同样令人难忘,她被舆论亲切地称为“观音姐姐”。
我仿佛看到了音乐
北京北四环边一座白色的小楼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位于二层。走廊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大的海报,是邰丽华的独舞《雀之灵》。她在国外演出时,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孔雀仙子”。她成名已久,是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嗨,这边。”宣传部雪莉边喊边比划着手,邰丽华循着手势走来。黑色及膝棉袄,藏蓝色毛衣,黑色绒裤,除了体态神情有着舞者的神韵,一切都显得如此普通,仿若一个邻家女孩。
仅仅2月18日这天,她被安排了9家媒体的专访。面对陌生人,她总是先报以一个恬淡的笑容,随即便回到自己的状态中,闪身走开,或者手指不停地按动着手机,使置身于媒体中心的她始终显得有些游离。
电视台做录播,趁工作人员调光的空档,她就安静地坐在指定位置上,埋下头不停发短信。“嗨,嗨。”手语老师王晶往往要大声喊她几遍,不停挥动手臂,她才有所反应地抬起头,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
除了作为艺术团首席舞蹈演员,邰丽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演员队队长。王晶告诉记者,她正忙着核对每个外地队员归队的时间。他们不仅要参加央视元宵节晚会的演出,2月26日还要奔赴法国表演《千手观音》。
“他们(舞蹈队员)之间交流快。”王晶有意识地逐步将一些行政工作交给邰丽华去做。
导演张继钢评价邰丽华是自己所见过的“最好的聋人舞蹈家”。她是《千手观音》舞蹈中的灵魂人物,21人集体演出,观众看到的就是她一个人的脸。
那个端庄、娴静的观音神情不是一蹴而就。“她要表现的是观音的表情,感觉,神韵。这对她要求非常高,甚至细微到每次呼吸。”王晶边说,边舞动莲花指给记者解释,“起初观音在苏醒,然后慢慢睁开眼睛,伸手,再延伸,要求非常细腻。我给她做示范,呼吸要呼出来,眼睛到位,对,再慢慢抬头,再抬点儿。”
舞蹈时,脑海里想的是什么?邰丽华说自己演出时非常投入,就想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忘记自己,就是真正的菩萨。
“看老师跳舞时,我仿佛就看到音乐。”邰丽华轻盈地比划着双手,情急之处,嘴巴里会发出声音。她懂一些唇语,所以能发出某些词句的混沌声音。“虽然听不到旋律,就是咚咚咚的节奏,但是从老师简单的1234的节拍中,自己想象,去描绘音乐的样子。”
每一支舞蹈的音乐,在邰丽华内心都有不同的样子。对于千手观音,她脑海里会想到壁画,想到许多美丽的东西和浓厚的文化。由于演出的关系,邰丽华去过很多地方。她会用眼睛拍下很多美丽的场景,去丰富自己的想象。“音乐像幅画,非常美。”
在无声寂静的世界里,却要根据旋律翩然起舞,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回顾这些,邰丽华只是一味摇头。“排练中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看不到指挥,做错动作。”
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
尽管已经参加过无数场国内外的演出,但“春晚”的经历还是让邰丽华和她的队友们激动不已。“演出完,我们所有演员都抱在一起,互相鼓励,非常激动。”王晶在旁边补充说,那种场景很难忘怀,每个人都互相击掌,然后脸贴着脸。
“上春晚,是我们残疾人的愿望,使命感很强,不代表自己,展示的是6000万残疾人的心愿。”邰丽华用双手讲述着自己的心情,神态之纯净,一如舞台上的“观音”。
在与记者的笔谈中,提及“春晚”演出的巨大成功,邰丽华不愿做过多解释,她只是写下了“几乎彻夜未眠”。深入她的内心了解她的感受,终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面对记者提问,她习惯于静静地打开电脑里的word文档,上面有几段话,可以看出是回答媒体提问时的“固定动作”。她指着其中一段话,然后侧身,让记者看。“的确有很多媒体采访我,我认为这代表了整个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和肯定。我只是整个团体中的一员,团体中的每一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十分优秀、出色的。”
邰丽华说,她始终知道自己身后还有20人,“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幕后还有老师,编导。如果没有后面的团队,就不会有这么好看的动作;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就不会听到音乐。”
但是,毕竟21个人只能有一张脸。她不仅是舞蹈的灵魂人物,也是队伍的带头人。排练时,导演说,只要邰丽华掌握就行了。因为除了排练,她还兼做执行导演,利用沟通上的便捷,将编导意图传递给大家。队里一个汕头女孩,当初正是因为在电视里看到邰丽华跳孔雀舞,就主动来到艺术团学习舞蹈。现在舞蹈队演员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28岁的邰丽华在舞蹈队里排行老二,大家都叫她邰大姐,有时甚至打趣叫她邰大妈。
艺术团总监王原告诉记者,自从2002年5月残疾人艺术团进入商业演出市场后,已经演出274场,出访了16个国家。演员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活都过得不错。现在他们的收入是基本工资加出场费。尽管邰丽华是台柱子,每场演出节目最多,但是工资和其他演员没有分档,都一样。领导曾找她谈过,她表示:“跳好,跳多,都一样。只要让我跳舞就行。”
舞蹈是一半,他是另一半
邰丽华来自湖北宜昌,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她15岁开始接受正规舞蹈训练,后来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如果不跳舞,平日里她喜欢画画,看书,做家务。
邰丽华的父母现都在北京照顾她,家就安在艺术团旁边的一幢高楼里,这是残联给她分的房子。“春晚”演出结束回到家,父亲面对面告诉她:“能和这些人同台演出非常好。根本看不出来你们是残疾人。大家是平等的,真正的平等!是你们自己找到平台,展现了自我的价值。”
邰丽华始终认为残疾只是缺陷,却不意味着不幸,正如她经常说的,“我会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是舞蹈让她找到了自信,舞蹈对于邰丽华来说,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美丽语言”。
邰丽华的成功有许多来自幕后的关爱和支持。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李春。她这样分配自己的感情:“舞蹈是我生命的一半,他(李春)是另一半,我都需要。”
除夕夜,丈夫李春作为亿万观众之一,在武汉家中观看了妻子的演出。结婚三年,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不到半年。他们一个在北京跳舞,一个在武汉读研究生。
李春是个健全人,与邰丽华同龄。19岁那年两人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之后,这份感情曾面对来自李春父母的巨大压力。作为家中独子,家人不能不担心李春与邰丽华的交流障碍。
时过境迁,提起当年面临的压力,邰丽华只是平静地说:“这需要两个人共同克服,只有我一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反复跟他父母讲,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相恋7年后,两个人终于走在一起。
记者采访当天,适逢李春放假来北京探亲。“作为家人,我是带着正常眼光去看《千手观音》的,它确实有感染力,震撼无与伦比。这次我甚至觉得艺术感染力远超过他们本身是特殊人群。”早在7年前,李春在邰丽华的学校第一次看到她跳舞时,他感动得哭了,“非常难忘,我能感受到她舞蹈中很强的生命力。”
约定采访张继刚的时间是在2月19日下午3点,但接近晚上10点,他才给了记者时间。
刚开始,张继刚就非常诚恳地道歉:“下午没有如期接受采访,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我们这些做编导的,没办法,常常要为艺术的严肃性做出一些非礼的举动。”本月25日,《千手观音》获邀前往法国演出,张继刚正在给演员们做最后的排练。
作为《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刚一直因此忙碌着。“3个多月来,我和演员们为了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现出色而刻苦排练着。如今,演出结束了,我原可以休假到3月5日的,还准备和太太、女儿一起好好过个春节呢,现在计划又全部被打乱了。”不过,张继刚并没有不满,语气中反而多了份得意。
《千手观音》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它是为这些聋哑的舞蹈者们量身打造的吗?且听张继刚一一揭开谜底。
灵感来自云冈石窟
张继刚的故乡在山西,他对家乡的云冈石窟充满了好奇,一次长时间的凝望让他开始了《千手观音》的创作设计。
“我从事舞蹈这个工作已经快20年了,曾多次到家乡山西的云冈石窟以及甘肃的敦煌去采风。在这些地方,常常看见千手观音的形象。起先我是没有任何想法地去看,1996年夏的一天,当我再次看到云冈石窟里的千手观音时,我的脑子里突然有了想法。”张继刚深深地吸了口气,接着说:“灵感出现了,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创作类似‘千手观音’这样的舞蹈呢?那一次,我深深地凝望着眼前的千手观音,大概一个多小时,脑子里面开始出现‘千手观音’舞蹈的一招一式。”
之后的大约4年时间,张继刚一直在酝酿。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群,这个舞蹈就一直没有排出来,直到他遇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其实我和残疾人艺术团在1994年就有了不解之缘,当时也是为了指导他们舞蹈上的表演,后来,我又担任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就开始为他们编排节目。”
2000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要去美国演出。张继刚开始了回忆:“此前我就看到过邰丽华和其他两个演员跳《敦煌彩塑》,只有三个人跳这样的舞蹈,让我觉得不伦不类。我心里想人应该再多一点,不如就排《千手观音》吧。”当然,张继刚也有过更深层次的考虑:“用聋哑人来演绎这样一个千手观音的作品,对于演员自身也是一个教育,让他们懂得爱别人,接受别人的爱要知道感谢。你要是愿意帮助别人,别人会用另外的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如果你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你自然也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
被张继刚称作是第一版本的《千手观音》诞生了,这个当时只有12个女演员的舞蹈表演效果非常好,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随之而来的,是张继刚所认为的遗憾:“第一个版本的《千手观音》并不算成熟,开头好看,结尾好看,但是中间却有一部分游离了‘千手观音’这样一个主题。我没有及时改正,而是把这个舞蹈原样放了3年多,没有再去碰它。就一直任由这个版本这么演着。”说完,张继刚一阵沉默。
错了就用钢笔在胳膊上画杠
“这些孩子在排练中如果错一次,因为他们听不到,我们就用钢笔在他们的胳膊上画一道。”
“《千手观音》的第二个版本出现在去年的残奥会上。张艺谋是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8分钟表演的导演,而我则是残奥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的导演。为了搞好这个8分钟,我把第一个版本的《千手观音》做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张继刚解释道,“首先,我加上了男演员。其次,在最后结束的时候,迎上来了一个无双臂的青年,我觉得这样做非常人性化。让《千手观音》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我不太想让观众猜到《千手观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我总要出乎所料地找到变化,以及手臂重叠的绚丽。”
张继刚在采访中,一直把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昵称为“孩子们”。“到了春节晚会前三个月,我们为了备战春节晚会,又开始对第二个版本的《千手观音》做调整。我想聋哑的孩子第一次参加春节晚会,他们应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种对人们的祝福,千手观音应该是他们最好的表达了。而《千手观音》不应该离开手臂,应该围绕手臂,使这个作品更高级。所以我采用了三个纵排,用高低不等地排出手臂的画面,来表达往前拥抱的这样一个形态。”
为了让表演效果达到最佳,张继刚和演员们以及手语辅导老师们日以继夜地排练:“一般来说,我们有四个手语老师,她们在队伍的四周呈正方形地充当指挥,同时还要请两到三个形体排练老师。”
排练是非常辛苦的,张继刚有感而发:“这帮孩子特别刻苦,我曾经告诉他们,不允许他们把脸暴露出来,这个千手观音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只允许看到一个脸,而且还不是领舞邰丽华的脸,应该是菩萨的脸,他们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于是,这些孩子从早晨一块起来,跑步啊,吃饭啊,排练啊,练功啊都在一起。虽然他们处在无声的世界,但是彼此之间那么真诚的交流是非常让人动容的,这正是我所需要的那种一致。”张继刚清了清嗓子:“我很为这些孩子们感动,他们不会有任何一个因为自己胳臂疼、腿疼就从排练场缺席,每天都能看到不缺一人的排练。”
在排练中,困难无时不在,张继刚告诉记者:“因为演员都是聋哑人,所以要表演整齐是一个难度,但是还有一个难度是在观音打开千手的时候动作位置必须一下子找到。前面一个的手臂伸出去在这个位置,后面一个就必须高出之前的位置,而且必须一步到位。一、二、三、四……必须按规定好的尺寸出去,否则就不匀称、不好看,这个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记者问:“要是演员们出现了错误,怎么办?”张继刚乐了:“我们想出了一个惩罚方法,就是拿钢笔在他们手臂上画杠,如果画了5个杠就是说明你错了5次。就是这样来使他们的身体有一个强制性的记忆,头脑必须要记住错了,一定要改正。”张继刚接着说:“在一堂训练课后,要是谁的手臂上没有钢笔印或者很少钢笔印,就会非常开心。见到谁就伸出手臂给谁看,还一脸灿烂地笑。”
找对一个表情用了很久时间
“邰丽华是站在最前面演绎观音的,起初她也不知道脸上应该呈现什么样的表情。”
张继刚不止一次地提到邰丽华,每每,他都非常欣慰:“我和她认识很多年了,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聋人舞蹈家。”
虽然有这样的称赞,但在邰丽华起初扮演千手观音的时候,张继刚对她也并不满意:“邰丽华站在第一个,她的形象需要体现出观音的魂灵、情感和境界,在她的身上要表现出巨大的沉静和安详。起初她是用笑来处理,我觉得她笑得有点过分,所谓笑不露齿,她一高兴以后就把牙齿露出来,我认为这是不行的。”
“后来,我又让邰丽华不要笑,让她露出充满慈爱的、安详的表情。结果她又太严肃了,把脸给完全紧绷了起来。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表情是我和她一起寻找了很久的,是一种安详而又心如止水的样子。”张继刚还透露了打造这个表情的小秘诀,“眼神在前面三四米的地方下垂,整个面目必须松弛。”
张继刚对邰丽华的要求比一般演员更严格:“作为领舞,我要求邰丽华必须用余光看着分布在舞台前方的两个手语导师,不能让观众感觉到她在斜视。她必须去感觉,这点她做得很到位。这个孩子非常刻苦,往往是被钢笔画杠画得最少的。”
“有几次,中间的动作下来以后,我就通过手语老师告诉邰丽华,这个动作音乐告诉我必须延伸,而且向上延伸。我让她看我的演示,并且说‘这是音乐告诉我的,我的身体需要这一点’,她就立即做得比我还好。”邰丽华的领悟能力让张继刚很佩服,“她绝对是最棒的,她还有这样的名言:‘老师,当你在跳舞的时候我已经在你的身上感觉到了音乐。’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她在舞蹈上表现这么出众的原因,她是用自己的领悟来演绎她听不到的音乐。”
当记者问张继刚,《千手观音》是否也适合正常舞蹈演员跳的时候,他却显得有些为难:“是聋哑演员跳《千手观音》好还是健全人表演更好,我很难回答。不过这个《千手观音》是为聋人演员创作的,这种天人合一、健残合一,更有自然祥和的感觉。”
张继刚还表示:“邰丽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演员,我要尽我的能力来帮助她完美她的舞蹈旅程。我曾经对邰丽华和其他演员说,我们要把不可能创造成可能,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境界。我们永远是追求最新的,永远是挖掘最美的。”
获邀参加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设计
“我已经接到了邀请,现在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方案。《千手观音》能不能上,我确实不知道。”
当记者告诉张继刚,如今很多人用“完美”这个词语来评价《千手观音》的时候,他立刻反驳了这种说法:“虽然《千手观音》是我的作品,它也得到了很多肯定,比如,去年在残奥会表演的时候,她们舞出任何一个动作,下面都是一片叫好声,但是它确实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我觉得在指法上应该更加细腻,人与人的配合还要更下功夫。”
说到指法,张继刚特别提到:“千手观音的手部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也成为了它一大亮点。我曾经让杨丽萍来指导过他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的兰花指法,其实也有杨丽萍的心血在里面。”
张继刚在深吸了一口气后,认真地说道:“我非常感谢邰丽华和这帮聋哑孩子,他们和我一起合作了四五年的时间。没有他们,我这个特殊的舞蹈作品将无法诞生。当然,我还要感谢手语老师,离开手语老师这个舞蹈也是完不成的。而且我还需要感谢排练老师,是他们将我设计的动作排练整齐。”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在以后能否创造出比《千手观音》更好的作品?我坦率地说,肯定可以。这些聋哑孩子在逼着我创造作品,因为他们的眼睛在渴望新的作品,我肯定会编更多新的作品。”张继刚特别指出,“十几年来,我帮助他们工作,我一分钱都不要,而且利用我的节假日工作。但别的艺术家,都是要付稿费的。因为我在乎与他们的工作机会,在乎与他们的合作。”
这个时候,张继刚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很坦率地说,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还有很多类似《千手观音》这样的好节目,水准都非常高。比如说《黄土黄》、《生命之意》等,每一个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张继刚还透露:“我们正在把《千手观音》制作成光盘,不久就可以问世了,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了。今后我还要对《千手观音》永远修改下去,让它早一天达到完美。”
在采访的最后,张继刚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是一名军人,担任着总政歌舞团团长。我已经接到了邀请,现在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方案。当然,我并不一定就是开闭幕式的导演,如果有朝一日,这个重担落在我的肩上,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办得比历届奥运会更好。至于《千手观音》能不能上,我确实不知道。”周末报记者?陈璐
张继刚:中国舞蹈界惟一的“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团长。他是“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获奖人,创作了300多部舞剧、舞蹈作品,其中多部被海外移植上演,荣获包括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在内的国际大奖。他对当代中国舞蹈影响巨大而深远,被称为“张继刚现象”。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