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得空一空啊!”妈急忙补充道。
“ 啊――要是不空呢?”筝筝问。
“ 那饺子吃起来就水了巴叽的。”
“跟没说一样。”筝筝嘀咕道。但废话产生的原因不是妈妈的语言没水平,而是自己的问题太愚蠢。想到这里,筝筝不禁笑了笑。她和妈妈的对话总是傻傻的。但正是这样才让她感觉到生活还有点趣味,身边还有个可爱的人,感到自己的心,还有一部分真正像个17岁的小姑娘。
更多的时候,筝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电子琴当钢琴,反复的弹奏贝多芬的<欢乐颂>。她并不想深究这曲子里包含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想就此“歌颂”一下“欢乐”,告诉自己欢乐是存在的,自己永远要想的开。筝筝原本不爱看书的,但由于出了国,时间太富裕,心情又压抑,索性埋头在文字里,借以忘掉一些过去的和正在过去的时光。她也写诗,从前的同学都说写得好,她却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心里想的一到纸上味道就没那么浓了。她写的最后几首正经的诗都印在纸鹤里寄回了故乡,给那个曾让她朝夕牵挂的女孩儿。人家回信说蛮好的,还想要。她却再没有写。信也再没有写,因为实在没什么想说的。妈妈有一次随便问到:“ 桔子好久没来信了吧?”筝筝也随便答道:“我们很少联系了。人家忙着学习,忙着处男朋友……”话说到这儿,筝筝突然感觉不对头,像是在抱怨什么似的,况且这最后一句并不是合理的原因。看看妈妈根本没在意的又往厨房走去,她也没再说下去。
她不想多说,一是因为努力在忘记,二是不想让妈妈有任何察觉。她是妈妈的好孩子。她始终认为,若被妈妈发现自己的“不正常”,她就不再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她,不容易,妈妈给了她太多的关怀和鼓励,她时刻想着要为妈妈争口气。出国以前,她在学校一直排在前面,一定程度上只是想看见妈妈欣慰的笑容。她甚至常常设想,有一天自己成了名人,在讲台上谈体验时第一句一定要说“感谢我的母亲!”
(二)
在妈妈的背后,筝筝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及另一种性格。街上的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只有17岁的女孩儿,因为她的脸上印着太多的冷酷和深沉。他们也不会想到,此刻她的心其实正如火焰一般燃烧,烧焦那些反复浮现的路灯下寒风中等人的场景,那种盯着公交车远去然后消失还回不过神儿来的痴呆。那阵子她快乐过,夹在痛苦中的快乐,然而是真实的快乐。每当桔子温柔的捧起她的脸在一侧轻轻的印上一个吻,那温暖就足以让心中所有的寒冰融化。桔子也说过爱她,不是吗?只不过强调是对“知己”的爱,是因为桔子几年来头一次碰上对自己这么好的同性朋友便格外珍惜。她们俩始终用不同角度的眼光审视对方,筝筝的某些感觉桔子好像根本没有――至少让筝筝看起来是这样。
“ 喂,筝筝。”
“ 嗯?”
“ 问你一个小小的问题,若答上来就奖励‘上好佳’ 一袋儿!”
“ 说――吧――”
“ 你喜欢那种类型的?”
“ 我喜欢……你这种类型的……”
“ 别回避问题噢!问你男生呢,你心中神秘的白马王子形象!”
“ ……”
“ 喂,说这个还用站起来伸伸胳膊腿儿?不好意思说是吧?”
“不是,我就是有点冷,你看你比我穿的多多了,今晚儿风多凉啊!”
“ 行了你!算了算了。 到我这儿坐啊,我抱着你。”
“ ‘上好佳’ 还给我吗?”
“ 你张嘴就是了,小上帝!”
类似的故事,筝筝记了很多在回忆录里。原先不敢写,怕被发现。出了国后的某一天,突然想“豁出去了”,如果命中注定要暴露也不差这一两天,在记忆模糊以前,把发生过的记下来,至少对于自己来也算一笔“财富”。何况她和妈妈从来对彼此的隐私如此尊重。她觉得自己和妈妈就像朋友,互相照顾又互相信任。她和妈妈无话不谈,当然,除了爱情。
(三)
爱情是什么?是路灯下情侣手牵手的浪漫,还是自己目送她乘上公交车瞬时远去的心酸?是花前月下深深的缠绵,还是永不能产生共鸣的沉沉的思念?是当初父母久久相视幸福的笑脸,还是如今自己红着眼角苦涩的甘甜?是世界名著里最盛美的宴席,还是自己天生配角的百年孤寂?
那时每晚走在放学的途中,筝筝都反复的问自己,我选择的道路对吗?
筝筝一直那么努力的为自己打气,自己的爱情虽和别人的不同,但终会开出一样美丽的花朵。筝筝错了吗?为什么桔子对于自己的付出就那么“无动于衷”,难道她一点也感觉不到吗?而她却总是那么轻松的说出“我是多么多么爱你”之类的话,让筝筝感受自己的“价值”。桔子是个魔鬼吗?而筝筝,这个曾经那么快乐那么优秀的女孩儿,为什么要在爱情的道路上,一开头就苦苦的守着这么个魔鬼?
若不是桔子为了男朋友放弃了她多年憧憬的北大梦,筝筝还不足以下了决心。桔子是被爱情冲昏了头,筝筝这样评价桔子时,在心里也对自己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她想清楚了,这场爱情没有美好的结局。她被折磨,她在堕落,她自己人生的梦呢?全都散落在秋日沮丧的阴雨中,让小河带去不知名的地方。
“ 喂,筝筝。”
“ 嗯?”
“ 你真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