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在黑暗中潜行,痛苦中忍耐的灵魂。
普罗米修斯的自白: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题记
第一章
不管时光如何流转,琳都永远记得初次遇上连青的那个炎热而潮湿的夏季。记忆如一声蝉嘶暴裂,记忆之门洞开的瞬间,温润而酸涩,夹杂着痛楚与甜蜜的感觉,尤如细密的网。网住琳的身心。
那年八月,十八岁的琳在父母亲的陪同下,背着读了三年高中还没放下的书包,迈进了补习班的大门。与此同时,一些同学正高高兴兴地乘着火车,开始他们新的负笈岁月。
这个补习班据说有点历史,升学率颇高。 “我自己进去吧。”琳看着父亲交了学杂费后,接过书包,
两分之差下马的她,不想让人感觉到进补习班也兴师动众的,毕竟这不算是很光采的事。
琳的父母向来对琳呵护有加,宠爱非常的。彼此对望了一眼,理解琳那复杂的心情,慈爱地说:“第一天上课,不要太辛苦了,记得早点回家吃晚饭。”
“知道了。”琳细声应道。让父母回去,沉重古旧的科技大楼矗立在眼前,琳一步步地蹬着迥回的木扶手楼梯。回头张望,父母的身影还在阳光下冲她挥手,他们站成了一幅剪影,挺和谐的。
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树梢上还有蝉不歇余力地叫唤着,琳想只有它们是单纯地快乐着,尽管短得只有一季夏天任它们传唱,可也够了。
补习班就在六楼,很大的一间教室,四周光秃秃的墙,拥挤的课桌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琳掏出课本,耳边人声鼎沸,琳的神情却恍惚起来,受囚的感觉,尤其是教室内光线并不好,她觉得更压抑了,“要在这渡过一年呢。”琳想,讲台上有老师开始讲话了。
下课后,同学们鱼贯地出去吃中饭,诺大的教室顿时空荡荡的。老师走来,问:“你们两不去吃饭吗?”琳觉得累,也没胃口去吃。想一想对老师说:“我过会再去吃。”另一个女孩低低柔和的声音:“我带了面包来吃。”
老师走后。琳回头偷偷地看右侧后一排的声音是谁。挺好看的女孩子,干净清爽的短发,有几根刘海搭在额上,那个女孩拿着面包低头小口地咬着,抬头看琳正往这边瞧,微笑了一下,羞涩的表情,脸上泛起了红晕。琳也笑了一下,心里想,她好害羞啊。
这是琳对连青的第一印象。
补习的日子是漫长的,有时白天上课,有时晚上与白天都有课,铺天盖地的讲义发下来做,老师刷刷地在黑板上粉尘满面地板书着。琳咬着牙做这些题海,她想考上心目中的那所学校。而连青,这时琳已知道她的名字了,连青显得非常安静。她甚至很少与周围同学说话。也总是在做着讲义。补习班与高三没什么差别,只是增加了更多了题海战术。琳和连青还没有讲过话,补习班的同学来自各个地方,平时都极少交往。虽然琳与连青有许多个中午,下午,晚上,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然而连青的轮廓还是一点点地进入琳的脑海。
连青整个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蓝格子衬衫,俊秀的脸,眉头总是微蹙,神情有些忧郁。和琳第一次说话,是在一次考试前夕。
“你能借我那本书吗?”连青指着琳手里的一本参考书说。
琳手里的书是自己原来就读的重点中学老师出的内部参考书。
“我很快就会还给你的。”连青白晰的脸红了起来。
琳注意到她的羞赧,爽快地说:“你看吧,没关系的。”
连青拿过书,翻了翻,指着一道题问琳:“你能教我这道题怎么做吗?”
琳有些紧张,看了一下题,“这道题我好像会做。”松了口气,细细地对连青讲解起来。
两个女孩的感情就这样开始的。在一堆一堆厚重的讲义里。在一堂又一堂枯燥乏味的复习课里。慢慢地扎根,渐渐浓厚。
教室顶层便是楼顶平台,站在上面。可以看得很远,城市的夜景在霓虹灯下的显得很美。琳常常拉着连青在下课的间隙走上平台,看着远方黑暗中闪烁的灯光,谈谈心事。透一口上复习课的闷气。
有个晚上,两人又丢开了书,跑上了楼顶。琳没说话。她想着考试的事情。连青也没说话,在一边陪着。半晌,琳转过头,发现她眼里蓄满了泪。琳惊愕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连青!”
连青双手蒙着脸,低声哽咽着,单薄的肩一抖一抖地颤动。琳焦急地又问。
“发生了什么事,告诉我-----连青!如果我能帮你的话。”
"没什么的,真的。"连青抽泣着,摇头。
"不。告诉我,到底怎么了?"
"是…我…妈妈…"
“你妈妈怎么了?”
“我妈妈的病又犯了。”连青止住了泪。
琳点着头,明白过来了, “什么病,是不是很严重?”
“老毛病了,一入秋就犯病,时好时坏的……”连青神情暗淡。
“啊,那为什么不去看病呢?”琳问。
连青泪眼里满是悲哀,“没有钱给她看病。”
琳一听这话,冲口而出,“连看医生的钱的都没吗?你家这么穷?”话说出口又觉得很不妥,呐呐地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看病的钱不可能没有吧。”
“怎么不可能。”连青冷冷地说,“如果你连吃饭都成问题,还看什么医生呢?”她苦恼地低下头,咬着嘴唇。
琳哑口无言,她家境很好。父母就她一个女儿,非常疼爱,零花钱从来没缺过,哪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