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lle@hotmail.com QQ:21327530
走过香港
喜欢独自出门。就像这一次。
很多时候的旅游,不是有长辈陪同,就是参加团队,所谓的游山玩水,不过是带着枷锁脚镣的四处放荡,或者被流放似的驱赶过每一个景点,走马观花,拘手束脚。虽说寝食无忧,但缺少意趣。
我更愿意孑然一身,当个自由的流浪者。----也许不太现实。
平日里极少乘车,毕竟小城市里还是单车方便快捷。
晚上九点上了直达大巴,得明早五六点才能到。我知道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小时候出门唯一的感觉就是兴奋,倒不晓得晕车的痛苦。长大以后,受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乘车多少带了点恐惧,结果明明好好的,也被自己的无聊心理搞的担惊受怕,回回吐得一塌糊涂。看来还是天真无知一点的好。
正是暑假,夏雨频繁,十分不讨人喜欢。
深蓝的夜色中,车在微微颠簸。我坐在最前排,微弱的车灯照出的光束在雨的扭曲下变得朦胧,但还是能清楚地看到前面的路况。
窗外照例是辽阔的旷野,偶尔能够望见远处星星点点的人家,温煦而安详。我不是个太恋家的人,但这样的画面却能让我感动。
很快,我的身体就不舒服了。我能感觉大量的胃酸从胃腺中分泌出,带着阵阵的绞痛,发出咕咕的声响。
紧接着,唾液也随之多了起来,真不知从哪里来的。我只能不停地吞咽,脸色也变得苍白无力。手里紧紧地拽着个薄膜袋,以防万一。但我还是使劲忍着,我了解我的胃的承受能力。
终于,慢慢平静了。车内的照明灯似乎也显得柔和许多,不再像刚才那么刺目。
身心的煎熬渐渐微弱,漫长的一夜得靠自己来熬。
雨停了,天也开始泛白,但仍有些灰蒙蒙的气息。已经进入深圳,这个现代气息与铜臭味相互交和的城市。我们下了车,等着八点过关。
站在憋闷的某旅馆大厅,足足无聊地等了三个小时,痛苦啊,简直是慢性自杀。
只记得当时往来过境的人多如春运时的民工潮,基本上是彼此相互推着走的,你只须拖好自己的行李。但当然,这种情况只限于国内出境的,而从香港入境则极其方便。看看,这就是国民之间的不平等待遇。
好不容易,经过一道道繁琐冗长的关卡,办完一个个复杂拖拉的手续,踏上了从罗湖开往红勘的列车。此时的我已是精疲力尽,昏昏欲睡却又睡不着,只能漫不经心地看着周围的陌生人,窗外蒙蒙的景致。
刚来的第一个晚上,便和朋友开车去太平山上看夜景。
太平山不算高,绕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直开上去,不一会儿便到了。有些路段又窄又陡而且弯角大,突然间冒出一辆迎面而下疾驰的汽车,擦身而过,有惊无险,刺激。
山上是个很大的平台,有商场酒吧以及各种娱乐设施。人相当多。
天空漆黑,偶尔飘过一两朵云彩。下面是一片灯火通明的世界。
站在t望台上,整个香港岛尽收眼底。
随处是摩天高楼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非常现代的一个都市。从这儿,你看到的都是它的繁华与欣荣,严严死死地遮蔽了黑暗与沦落。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中银大厦以及周旁的一些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尖尖的屋顶,钢制的结构,有点冷漠生硬的感觉。
夜晚深邃的海有着诡异的神秘,汹涌澎湃,低吟轻唱。没有白昼笼罩下的浮躁焦虑,更多的是暗夜里的温柔多情。维多利亚湾上,有几艘邮轮似乎停泊着,像海的眼睛点缀着它的宽广。
海风飘拂,有飞的幻觉。
山上人声嘈杂。山下,一切都在宁谧的安抚中。
高耸入云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永远在追赶着时间的行人。
对香港没有什么别致的印象,很纯粹的一个现代繁华都市,特别是不敢恭维她的所谓旅游建筑,因为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并不是我刻意地贬低她,你能想象一群仿古建筑的背景是高耸入云的城市公寓吗?
去黄大仙。
下了地铁。走在一道道弯曲狭窄的小路上。
原本就逼仄的通道两旁坐蹲着一群衣衫褴褛的老人。有的手里拿着香死缠着要过路的香客买下,有的干脆直接伸手讨钱。一只脏兮兮的手拽着你,真是左右为难,只得掏几个钢蹦儿给了。可能其中也有中年人,只是生活的穷困潦倒使他们显得分外苍老,让人分辨不出真实的年龄。
一幅很真实的画面,展示了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繁华美好背后肮脏黑暗的一面。
或许每个城市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却正好是它的城市最平实最容易被遗忘的生活的缩影。
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见多了明亮和谐的事物,偶尔感受一下混沌迷离,是另一种让浮躁的心情平静的知觉。
香港的民房实在小得可怜,跟我们这儿的中小城市相比。每个住过的人必然都深有体会。
过道狭窄不堪,昏暗得几乎不见一丝光。一长溜的过去,一式一样的门,初来乍到,难免认错。
五十多平方米,得挤六七个人。一个房间,放一张床,一个橱柜,也就满了。而且床是小号的,没有达到标准的两米长。基本上没有阳台,衣服都晾在窗户的铁栏杆上。这还算是好的了。
特意去看了九龙塘附近的旧木房子。在这里,你可以回想当年小渔岛的味道。
一大片的木质结构的房屋,多是一层楼的,要有双层,也是自个儿搭的小阁楼。没有个排列规则,乱七八糟地横着竖着地躺着,门口摆放的东西也是杂乱无章,锅碗瓢盆,枯死的花木,破烂的器具,无所不有。真正的像个难民集中营。
如今政府公房的逐步建设,已使许多居民搬离此地,算是个不慢的发展了吧。
想起一幅漫画,画的是五十年代香港的楼房格局。一小格一小格的像火柴盒,每一格便是一个人的容身之处。除了一架床,摆不下其他东西。窗台上也挂满了衣物,各式各样,像某些地方的学生宿舍。真是形象。
自然现在的楼房已有不少改观,但怎样也还是火柴居。对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便有些困难,更不用提半山腰的临海别墅,简直是奢望。
在香港,独自静静地欣赏它的现代化建筑或许是最好的消遣方式。因为它们的别具一格,始终给你以新鲜的感觉,不会觉得乏味。
半岛酒店,应该很多人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出入的尽是些富豪显贵达官首脑。它的整个造型像是一把霸气的交椅,有着堂皇的靠背和扶手。其中的地下商场,齐集了世界各顶级品牌的加盟,CHANEL,GUCCI等等。没有足够的资本,是不可能拥有的。
中环一带的大厦楼房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代表的是香港的顶极建筑风格。但商业味道太浓,金属质感,尖锐冷漠,不如科技大学的清新雅致。
临海,建置于郁郁葱葱的绿林中,一派学院的清净气息。楼宇多以白色为主色调,让人感觉干净宽阔。几乎没有哪些建筑形式是一样的,各有各的风格与独特之处。从最上层乘电梯一直往下,一般两三层便是一栋楼房,得走过通道再搭电梯。
图书馆,让我感觉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咖啡屋。温馨的布置,墙布上挂着小幅的装饰画,巧致玲珑。并不是那种长条式的许多人共用的大桌子,而是一张一张的小木桌,靠窗,桌上摆放着灯具。阅览室还隔出一块作为供参观者休憩的地方,麻布沙发,旁边点缀有几盆室内绿色植物。冷气开得很足。你可以欣赏墙上的一些摄影作品,或者到窗前眺望远处的景色。悠然自得。
事实上,香港除了商场还是商场,没什么比较与众不同的可去之处。
喜欢坐着地铁漫无目的地瞎转悠。拿着卡从第一站坐到第二站,下车,走上地面,看着阳光明媚,有些刺眼。在冷气开得凉丝丝的商场里绕上一大圈,走马观花似的掠过每一个橱窗、形形色色的人,也不买什么,就是很快地看看,然后离开,从另一个地铁口到达地下,接着坐到第三站、第四站……
有时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面对面走过,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装着矜持,他也跟你摆出副严肃样,可爱极了。在擦肩而过后,很快便忘掉对方的样子,但心底的温馨快乐却能维持长久。
许多影片或书上似乎有这样的爱好,把香港人描写成冷漠无情、身上尽是政治书上介绍的万恶资本主义的金钱气息的动物。固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底蕴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物欲观念,但至少在我看来,他们还是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
有时生活的奔波、工作的重担会使人麻木恣睢,而忘却了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温情,也能使彼此间感受到温暖满足。
商场里,各式各样的大小品牌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很多香港本土的品牌,像是E&YOU,bossini,U2等等的价位相对于国内而言便宜许多,基本上都打着折。因为这儿的竞争更为激烈。
打折,有时会降低了起品牌形象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那些顶级标志无须做出任何促销手段却能始终拥有忠实的拥护者。新款上市时的昂贵演变成一段时期后的便宜,或许会让人觉得过时的服装没品味,但只要用一份独特的情怀去装扮自己,在所谓的过时中发现流行,那你就会永远走在创造时尚的前沿。
香港的女孩可算是擅长于修饰自己。
化着淡淡的冷色调彩妆,精致而暧昧,很清爽的样子。绝不会让你觉得妖艳恶心、俗不可耐。
服饰也可算是有品位的。很少见到一式一样的装扮。有些并不见得是什么昂贵的品牌,关键在于怎样配搭。一件莱卡棉针织抹胸,外搭一件真丝珠绣衬衣,下面是一条涤纶条纹A字及膝裙,就能穿出很好的效果。
不喜欢日本原宿竹下通的风格,太过花哨冗繁,有很严重的跟风现象,反倒失去了真正的时尚个性,容易让人腻味。
无聊的时候,就坐在商场内的排椅上,悠闲地看着每一位从眼前掠过的人,最仔细端详的是年轻女孩。像是欣赏一道道美丽动感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你无法拒绝这样“观颜察色”的享受。
去了香港而没去海洋公园,似乎是种可惜,在一般人看来。
从大树湾入口进入。是集古村。
模仿夏商周到明清时期的建筑。一眼便觉得太过于簇新,很妖艳鲜亮的颜色,不喜欢。唯一例外的是集古村酒楼的酒幌子,黄底红边,三角形的,锯齿边沿,有些陈旧,用一根竹竿顶出,在微风中柔和飘舞,真是风情万种。
水族馆里。
感受到的是对被禁锢了自由的生命的悲哀。
鱼儿很美,包裹着五彩斑斓的外衣,但空洞的眼珠里隐隐流露的是呆滞麻木的神气。与大海里的鱼儿们是绝对不同的。它们没有自由,只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进行着所谓的无拘无束。固然它们不必担心自己的生死,但生活中缺少了竞争,安逸又有什么意义呢?鱼儿们会逐渐忘却生存的乐趣,丧失本性的灵魂。
走在逼仄昏暗的通道里,已觉得十分压抑。空气浑浊,快要窒息。然而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可是这些水中的奴隶,一旦被幽闭,就没有逃离的可能,它们必须在这个巨大的玻璃缸里供人赏玩,繁衍生息,直至死去。
看见它们吐着泡泡摆出一付无辜无助的表情,我只能恣睢地笑着对它们说,我同情你们,但无能为力,抱歉。
紧旁的是海洋剧场。
正是中午一点多,太阳热辣辣的。吃着漂亮的刨冰,耐心等待开演。
海豚海豹海狮海象,一向对动物不太敏感,没能分清它们到底谁是谁。
在驯养员的指挥下,它们做着千层不变的动作。或者使劲跃起顶球,或者直起身子拍着鳍,或者用尾触地行走,或者给人当坐骑。
供人取乐,仅仅是为了换来那一点点食物。不再有动物天性的野蛮挣求,只有逆来顺受的屈服。
人在许多方面是渺小的,但在比他们弱小的动物面前,他们又是强大的。带着凌辱的意识。
熊猫馆,蝴蝶屋,雀鸟天堂,金鱼大观圆,不想再多说什么。
对于那些看似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一大群人在一起有节奏地尖叫,吓得脸色苍白,向来是没有多大兴趣的。纯粹工业文明的产物,太机械化了,毫无意趣可言。
在这样的地方,我的兴致精神是有限的。
这是个非常纯粹的物欲横流的城市,但无法掩饰自己对它的爱恋。
心想如果有钱的话,我会更喜欢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