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与你分别有多久了,曲指一算,已经有整整 15年了。 15年里,没有你的音讯。我也走过了15年没有你的生活。我未曾料想会有这么一天,我可以用一个种特殊的方式,向你写这封信。敲击键盘,通过INTERNET,在一个可以承认我们这种恋情的、公开的 LESBIAN 网站,向你坦露我的心迹。你过得还好吗?虽然猜想你一定还在重庆,但,说不清是什么阻挡了我去寻找你的下落,并和你重逢。 <br>
我们间有一段太久远的深情,因为年代,因为我们太珍重,情愿用无奈和思念给它画上句号,也不愿穿插进继续它就有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痛苦。我们有幸,能够在此生相遇;又无幸,相遇在那个观念守旧的年代。冲不出的外部的樊篱,突不破的内心的矜持,使你我毕业以后就默契的选择了分手。爱的时候是那样的感性,分的时候又是那样的理性。没有纠缠,只有内心无奈的、无尽的痛。 <br>
<br>
从来没有很完整的、很张扬的向你表达过我对你的深爱。时过境迁,今天这片天地允许我放肆的表达。与你分别的这么些年里,我也曾经历另一些爱和被爱,故事的对方有男也有女。但,最真意义上的爱情,我只体味过一次,那便是和你。 15 年来,我搬过 3 次家,你给我留的纸条、信件、及相片,以及我的日记,都烧掉了许多,但还是留存了一小部分。你在我心里,从未磨灭。我的梦,能反证这点。直至现在,我的梦境中还能有你的影子。而在梦中和你的相会,又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br>
<br>
记得 1997 年的秋天,那时我们已经分别 11 年。我因病住院。正好在医院里度过我的生日。生日的头一夜,我在梦中见到了你。我看到夜幕的背景下,有一个女孩,用双手捧着我的脸,深深的吻我,然后响起一个温柔的、叹息般的声音:“ ~ 莉,我爱你 ~~ ”那声音,充满了深情,定晴一看,是你,一头长发,脸和我的脸贴得是那样近。。。 <br>
<br>
梦醒来,是医院的清晨。躺在病床上孤单的我,泪湿枕畔。分开多少年了,你依旧在我梦中重现。为什么深爱着,却不能拥有。当时我的想法,是想不顾一切的去找你,我忍受不了那种失落,像要跌入深渊。 接着下来的日子,我接二连三的梦到你,梦见你到了我家,后来告辞要走,我追着你到了车站,却看到漆黑之中空旷的车站,你象一团雾气消散了。我发誓要找到你,而现实现实现实啊,它阻挡着我;而十数年的时光,又让我不自信。当年理智的分手,就是要这份爱不掺杂其他的杂质,变得完美,那怕只能成为回忆。而今我要继续它,你是否愿意? <br>
<br>
DD 高一 DD <br>
<br>
1983 年秋天。我进入市内一所新中学就读高一。新学校地处市内最繁华的地区,人称“霓虹灯下的学校”。这是一个区重点中学。新学期开始,我除了日常的学习,课余时间倍感孤寂,因为和新同学不认识,而他们间相互却很熟。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欢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因为是重点学校,又地处繁华地段,班上的同学思维都很活跃。班主任也很开明,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管制很少,强调自觉。好学上进、民主自由的班风,让我觉得这个环境真是太好了。 <br>
<br>
就在这时,我认识了你。你是班上成绩好的女生。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注意你。只记得一个有些深秋凉意的傍晚,我们考试完化学,几个女生一起结伴同路回家。我和你并不熟,只听你在和别的同学谈这次化学考试的题,你说我们都做成同一个答案的那道题答错了,一氧化碳应该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我心里格登一下,糟,错了,同时也钦服你的思维。外语课,老师抽同学上台背课文,你上去并不怯场,一气呵成。我从同学那里听到你这次中考的成绩是 500 多分,整整比我高出 80 分左右,真让我佩服。许多的片断、细节,课堂的,课外的,让我一步步认识你,走近你。学习上,无论文科理科你都掌握得比我好;生活上,你对人与事有自已的看法,透出一种成熟。课外活动以及放学后同学三两结伴回家的次数多了,你终于也认识了我,并能叫出我的名字。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br>
<br>
注意你,并喜欢上你的时候,已是那个学期的深秋时节。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看电视,然后睡觉。睡之前,多了一个内容,那便是想你。我要把当天在学校和你相处的,或看到你的各种表现的细节都细细的回忆一遍后,再渐渐入睡。而每天早晨,很早就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去上学,对我也不是一件残酷的事,而变成了我的期盼。 <br>
<br>
日复一日的同窗生活,我们交往越来越多。临近初冬的时候,我们间已从普通同学变成了好友。我们对流行音乐和文学有一种共同的钟爱,经常在一起交流。 12 月下旬,我俩被选参加班上的元旦文艺汇演,每天放学都要在一起练节目。练节目的闲暇,就在一起唱邓丽君的歌,评论这首的旋律,那首歌的歌词;也谈论看过的小说《飘》、《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等名著,还有畅销小说《天使的愤怒》、《教父》等等。你看过的名著比我多得多。你家有很多名著的藏书,我后来常找你借。 <br>
<br>
爱意,已在我们两颗年少的心中间衍生。你的成熟、睿智及柔情,紧紧的抓住了我的心。而我对你,也有一种让你说不清的吸引力,可能也是成熟、风趣及外貌,抓住了你。我们互不放手。 <br>
<br>
心被俘虏,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心甘情愿被对方俘虏。 <br>
<br>
转眼,就迎来了新年, 1984 年。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我心里在默默祈祷,愿我们间的爱不要变。 <br>
<br>
新年过后,就投入紧张的期末复习之中。与此同时,我们开始用写信来交流。虽然都在一个区,住家相隔不过两三站路,而且天天在学校都要见面,但我们还是问清彼此的确切住址,开始通信。学校见面,用话语和表情来交流;回家后,短暂的分离只好用对方的信来连接。你的第一封信给我寄来了三朵腊梅花,并坦白的写道:请记住,记住我的心,我的情,我的爱。。。 <br>
<br>
我们的信收发非常频繁,两三天就有一次。彼此间爱的表达在信纸上传递,在见面时又深切的体会。我不想去深究,在同是 15 岁年龄,而且又同是女孩的我们身上,产生的感情究竟应该归属于哪一种,是同学情,是友情,是更深一层的友情,还是应该属于爱情。总之,这种感情成了我们生活的中心,一切都围绕它而展开。 <br>
<br>
学习并没有因此而荒废,相反却得到了激励。 <br>
<br>
1 月份期末大考,入校时在班上 50 余名同学中成绩排名靠后的我,成绩一跃至第 15 名,属于中上水平。而你比我更好。这种感情没有让我们堕落,相反让我们上进。学习成绩因爱而提升,思想因爱而成熟,心,因为有爱,充满了活力、梦想和温暖。 <br>
<br>
期末考完,开始放寒假。离别,让我们只有更频繁的通信,来告慰那深深的相思之苦。好不容易捱过假期,迎来了开学。我们又可以天天见面了。 <br>
<br>
有一天下午放学,你象往常一样送我回家。分手时,突然给我一个用包装纸包着的东西,叫我回家再看。回家后,我急急的打开来看,是一个软面抄笔记本。翻开扉页,上面用钢笔写着:双桅船 舒婷。再翻后面的内容,啊,全是手抄的诗。是舒婷的《双桅船》诗集。用蓝色钢笔抄写的,娟秀的你的笔迹,有约 30 页。你知道我喜欢诗,尤爱当时受青年人欢迎的朦胧诗。这一流派的代表有三人舒婷、北岛、顾城。因为当时不好买他们的诗集,你居然手抄了一本送给我。我捧着这份爱的礼物,觉得有一种被爱包起来的温暖和感动。只有你知道我。也只有你愿意为我如此付出。 <br>
<br>
但,越感到幸福,就越怕失去。 <br>
<br>
我们间产生的这种爱,只有我们俩人自知,却不能向外人言说。而就是在我们俩人之间,也从未说破过这是一种爱情。如果是爱情,就不仅仅有它内涵中的心灵的相知相许,还应包括外延的身体的拥有,以及天长地久。这后两者,我们想要吗?我们想要。但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却做不到。我爱你便是爱你的全部。我渴望得到你的心,我得到了。我也渴望得到你的身,我却不能得到。要我怎么说得出口。有差涩,有矜持,有那该死的唯美心理,更多的是对这种爱有的一种困惑和惶恐,阻挡着我。我相信也正是这些阻挡着你。精神上的爱,我们很坦白的流露;身体上的爱,我们却始终不敢有更深的表达。 <br>
<br>
而天长地久,更是我们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我们都不去提它。这份爱的背后,有很多的变数。未来等着我们的是毕业,分离,到 20 几岁时,便应该是和异性结婚,生子。我们的爱,能否穿越这些,一直走下去。纵使我坚信,我能;那你又会不会变?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成长,却也残酷的考验着我们的爱。这种考验,让我变得不自信。这份感情,既坚强,又极度脆弱。 <br>
<br>
第 2 个学期里,我们继续着我们的热恋。课外时间,我们除了互相通信,还常约去看电影。一起看了很多电影《大蓬车》、《铁面人》、《女大学生宿舍》等等。记得有一天,我中午预先买好了一部外国片的电影票,是下午 5 点多钟的。遇到当天下午放学后,是团员的你要过班上的团组织活动。时间应该不会耽搁很久,我就在教室外等你。没多久,你却出来告知我,叫我自己去看,说你可能一时半会走不了。听了这话,我扭头便走,你一看我生气了,忙叫住我,转而向团支书请了个假,就跟着我一起走了。后来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没怎么说话。 <br>
<br>
越是在乎你,就越是注重那些细节。从你的取舍之中,我判断着你对我的爱是一如既往,还是在变淡。对你的爱,我既自信,又不自信。我相信我不会变,但,我真怕你变。 <br>
<br>
任贤齐有一首歌的歌词:你爱我,我爱你,不要变,行不行?让未来,像从前,只认定这份感情。足以说出我当时对这份感情的期许。但,最怕发生的,它还是发生了。 <br>
<br>
6 月份,我们面临文理科分班。整个年级的编班全部打乱,凭同学自己的意愿选择读文科还是理科,然后下学期高二重新编班。我肯定不会读理科,我数理化不行,也没有兴趣。你的文理科都可以,但我相信为了和我在一起,你会选择读文科。这样我们高二就又可以在一个班了。但,我万万没想到,你最后的决定居然是选择了读理科。 <br>
<br>
你,情,愿,分,离? <br>
<br>
你已决定了的,我无法逆转。我们从一开始在一起,彼此间的爱就是自然生发的,没有一丝的乞求或逼迫或怜悯。我至今不明白,你为何作出那样的选择。它像是给我当头一棒。但我又怎能乞求你,让你改变这一选择。爱,是不可能靠乞求得到的。你要变,我只有痛,我别无它法。我们太唯美了,为了这份爱能够自然、和谐、完美,所有可能破坏它们的方式,我们都不采纳。 <br>
<br>
DD 高二 DD <br>
<br>
1984 年秋天,我们读高二。你读理科班,我读文科班。我们从同班同学,变成了年级同学。 <br>
<br>
因为你的决定,因为和你分开,在新班里,我情绪低落。要说你不爱我了,也并不是。我仍能感觉到我们间的眷恋与爱意依然浓烈。我过 16 岁生日那天,你在教室门外叫我,送给我了一份生日礼物,是一本精致的日记本。在扉页上,你写到:亲爱的莉,你的语声飘荡在我心里,像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的松林之间。以为失去,却仍然拥有。你的这份爱,让我深切的痛楚,也让我百倍的珍惜。 <br>
<br>
这一学年,我们仍然深爱着。但因为不能像以前同班时那样形影不离的相守,中间加进了更多的不自信。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相思,更像是一匹狂放不羁的野马,在心内驰骋。邓丽君有一首歌《千言万语》,诉说着我的矛盾的心情: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我每天都在祈祷,快赶走爱的寂寞。那天起,你对我说,永远的爱着我,千言万语,随浮云掠过。。。 <br>
<br>
爱并痛着的高二学年过去了。 <br>
<br>
DD 高三 DD <br>
<br>
高三,学习日趋紧张。我们见面的时间更少了。不自信、矜持、和自尊,使我们难得主动在课间和放学时去找对方了。我们在校内的碰面大都变成了隅然。除了借上体育课要穿的运动服和借课本,要找对方。每一次借课本,我们都要在上面用铅笔留几句话,归还时,让对方能够看到自己的心声。它,简单的证实着,我们仍爱着,眷恋着。但这一学年,我们要疏远得多了。 <br>
<br>
苦涩的相思,不计后果的折磨着我。心,越来越痛,越来越空。未来,我们的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感到,我在渐渐丧失抓住它的力量。我们的爱,对对方没有约束,互相都给了一个自由宽阔的空间。你要飞,我只有目送你的远去。因为我无法保证,就凭我,能带给你一生的幸福。 <br>
<br>
毕业,越来越临近。我已感到难得见到一面的你,正扑闪着翅膀,要飞向那片属于你的蓝天中去,彻底的远离我。我在心里为你打造着一幅未来的宏图:考上大学, 4 年本科读完,分配到一个和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然后和大学里相恋的男友结婚。。。那里面有事业,有家庭,有欢乐,有幸福,就是没有我。相形之下,我的爱已经很渺小很渺小了。我不是不想找你,我是怕找你了。我怕牵绊你,阻挡你,怕你因而生厌,最怕的是,被遗弃的感觉。 <br>
<br>
完美,完美,为了完美,我们宁愿放弃。 <br>
<br>
1986 年 7 月。备战 11 年,迎来了高考。 <br>
<br>
高考完的那天,最后一次走下学校的那坡长梯,跨出校门。心里的感觉是,我自由了。那一年,我 18 岁。 <br>
<br>
而我们,已经真的疏远了。早已不通信。毕业时也没有专门在一起聚过。一切都随缘,随偶然。 <br>
<br>
前方,有更灿烂的前程在等着你;肯定也还有一个和你更相爱,你可托付终身,与之结婚生子的另一半在等着你。我,就当是你青春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纵使爱你,也无力与他们抗衡。 <br>
<br>
一段三年的感情,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br>
<br>
我们俩真的是太相似了。你的想法、内心的争斗肯定和我一模一样。我们果真毕业以就再也没见面。谁也没找过谁。毕业时的最后一面都还是偶然在校园碰见的。连一句告别的、有纪念性的话都没说过,就那样轻描淡写的分手了,甚至是DD <br>
<br>
永,别,了。。。 <br>
<br>
太反常了。我们毕竟有过三年的深情啊。。。 <br>
<br>
DDDD 完 DDDDD <br>
<br>
致深秋小屋编辑: <br>
<br>
这是我的一篇投稿,希望能在贵站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在拉网上发文章,多支持。如有问题,请EMAIL联系我。多谢! <br>
<br>
丽人行 <br>
<br>
04/10/01
[深秋小屋]很单纯的日子里,我们总是有或多或少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