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男厕布置裸照,是校园同志苏醒日的活动之一。大学生呼唤同志「出柜」,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自己出柜的同时,父母却「入柜」了。台湾同志咨询热线最近接到越来越多电话,是同志的父母打来求助,显示他们可能比孩子更焦虑。
「兰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从孩子的同学口中得知儿子是同志,反复自责了好几天,后悔曾经看到孩子上同志网站、对同志议题格外有兴趣,却没有察觉孩子的性向。不知所措时,反而是儿子善体人意,请了知情的学校老师到家里辅导母亲。「兰妈」说,惊慌焦虑是因为「我们对同性恋一点都不了解,以为孩子只是一时胡涂」。
「同志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会主动寻找信息和协助;但父母的处境却是被动的,甚至突如其来被告知。」台大城乡所教授毕恒达指出,同志得到信息的管道很多,有书籍、杂志、网站可以参考,但同志父母的信息几乎是真空;大众媒体的负面报导,经常让父母亲更退缩。
父母难以接受孩子出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毕恒达说,父母担心孩子被社会歧视、老了以后没有人照顾等。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总有期望,等着看孩子成家、等着抱孙子,孩子一旦出柜,这些父母心中编织多年的幸福想象,一下子全部落空。
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志工郑智伟说,热线去年接到七百余通寻求咨询的电话,其中约有六十通来自同志的父母;过去六年,同志父母的来电量增加了十倍。
郑智伟说,在协助父母认识同志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其实比出柜的孩子更弱势。为此,他主编《亲爱的爸妈,我是同志》(心灵工坊出版),透过同志父母的访谈实录、同志子女的家庭故事,提供陷入彷徨的父母参考。
毕恒达说,孩子出柜之后,往往轮到父母亲入柜。有时候母亲会帮孩子向父亲隐藏真相,有时候父母刻意从原有的社会关系中消失。
「陪伴孩子往前走,是父母对同志孩子最好的支持。」郑智伟期待有一天,走在同志游行队伍最前端的会是一群同志父母,举着牌子昭告路人:「我爱我的同性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