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04-08 14:23:42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2004年1月15日,带点小雨的早晨,我在上海美术馆参观了奥地利当代艺术家奥娜贝作品展,这是一次开幕式,也是一场淋漓尽致的女性艺术的展览。
开幕式一结束,女艺术家就现场与观众一起表演了一场行为艺术。没有解说者,也没有翻译,我相信,这是奥娜贝对自我以及作品最概括的一个介绍和总结――“不是我去寻找红色,而是红色找到我。”
翻看她的作品册,鲜红的印刷色彩,如同她的艺术主题和艺术生涯一般。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红,可能是奥娜贝唯一创作的色系,她疯狂迷恋和追求着红,甚至比她热恋的爱人更着迷。红色给她“一种很好的感觉,一种在家的感觉。它的力量,能量以及享受,就像太阳和血液,并且它处于一种积极的方式,我从不感觉它是侵犯性的。”
作品册中介绍她的名字,奥娜贝(OnaB)在不同的语种里都与女性相关。Ona在日本意思是“女人”,在捷克(Czech)意思是“她”,奥娜贝说:“大多数女艺术家不喜欢被称呼为”女性艺术家“,但她喜欢成为一个女性。奥娜贝是奥地利战后最优秀的女画家之一,她出生在音乐之乡维也纳,自小便明确长大要当艺术家。
彼特魏伯曾经准确无误地写过奥娜贝作品里“艺术和生活形式之间的对话结构。”作为在70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种类,媒体或形式的界限对她已经毫无意义,这一方面意味着艺术和生活双重性的不断消解,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种艺术自我认知,它粘连着一个结构上的主题概念:我乃异体。与此同时,艺术程序基于消解界限的原则,成为一种超越和交叠。
在奥娜贝的作品中,文化、艺术和时间的交织总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红色是恒定常数。
开幕式剪彩
行为艺术(组图)
奥娜贝作品
奥娜贝给dongdong的签名
这是整个艺术展览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在整个艺术展览中,有奥娜贝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装置作品……这些作品以鲜红的色彩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假如仅仅是从色彩来领悟奥娜贝,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她的作品中,还包括了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理念,通过女性本体来讥讽男权思维以及女性自己被男权思维锁定的理论。
和很多女性艺术家有共同之处,奥娜贝也擅用自身的身体来展示自我、表达自我。一段口红、一只高跟、一堵墙、一幢古楼……这些细小的女性装饰总是会与雄伟而宽远的空间建筑结合,而主题往往又是女性的小巧与鲜明的红最为夺目。
能够感受到这位属于70年代的女艺术家强烈地被当时的时代所感染的一些理念和感觉,尽管很多艺术评论说她已经超越了这个年代创作的局限性,但我个人依然感受到她那个年代共有的艺术气息。尽管出生在五十年代,尽管她可以用前卫的作品去体现现代,但是,我感到她那种可能自我都没有察觉的古典的表达意识。
事实上,能那样善于用“红”色来自然又充分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绝对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能做到的事。她的作品,能让大众或多或少感受到作品的隐语性、象征性,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我想,能让大众看懂作品在表达什么,才是最成功的。
在艺术展览过程中,奥娜贝始终静静端坐在一段用来装置作品的白色木头上,旁边坐着她的翻译。她静静又淡淡然地看着人们在观赏她的艺术作品,或者说,此时的人们则成为了她眼中的又一道艺术风景,我能感到她内心的满足感和喜悦。是啊,无论对哪一个艺术家来说,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人看,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我走过去,把画册递给她,她明白我的意思,很自然接过来,给我签下了她的名字。我看到她在签名时,把扉页翻了过去,选择在后面白色的纸张上签字。我突然意识到,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凡是女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她的灵感、创意和心血,她不会破坏那一块特有的红色!只有艺术家才最珍惜自己的艺术价值!
文:深秋小屋dongdong 摄影:深秋小屋dongdong 转载请先联系本站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