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10-14 10:41:09 编辑:不语亦萧萧 字体: 大|中|小】
范晓萱的新书《乱写》还有很大篇幅在质疑爱情。我们也一幕幕看着这血淋淋的恋人絮语。
如果没有生病,两个人关系会不会恶化到分手的地步?这是假设的问题,却难以回答。但在「周范恋」中,她提出一个一般伴侣或家庭关系中都会面临的窘境,那就是:「当男朋友不知道女朋友正在伤心,当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小孩快疯的时候,那是非常惨的!」
因为,相信爱情的人,也容易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世界上只要有一个除了你父母的人爱你,这就值得了!」而这个「爱」我们的人,如果不是伴侣而只是好友,似乎对绝大多数红尘男女来说是不够的。
天下多数人需要一个伴,尽管有的需要多些心灵激荡,有的只在乎鱼水之欢,更有的人似乎只配得到「看起来有个人陪、房租和饭钱可以分摊」的假像与服务;但,人就是人,关系质量虽可能有高低,但面对自己在乎、需要的人,却无法从对方得到自己要的满足和屏障,都是会沮丧、甚至失望、绝望的。
可是,得不到是谁的错?书中有篇写道:「你说老天为什么要这样对你,让你到最后什么都没有!!Excuse me,我想你也该为这一切负点责任吧!况且,我又得到了什么?别以偏盖全,你还是拥了某些东西,只是你不希罕或不注意而已。」
任何人际相处,一个巴掌拍不响,出问题,不是一开始就格格不入选错人,就必然是渐行渐远,吸引力小于离心力。而渐行渐远的原因、轨迹、速度,当然可能因人而异、因案子而异,无法一概而论。但回到那终极而经典的问题:「我得到了什么?」失恋的人总是这样对自己、对对方、或对老天咆哮,我们不妨来想想:我们要得到什么?
一个婚约?结了婚的人仍可能会变。一份安全感?人生没有大脑想象的固定「安全」的东西,哪里可以提供固定的「安全感」?一个永远谈得来的知己?两个人阅历不同,思想会进步或退步,再麻吉(match)的家人、伴侣、好友都需要时时更新进度(update),更何况像萱萱这样,一方精神还出了无法负荷的问题,有一长段时间颠三倒四、情绪失控地,让自己和对方好像完全不认识这个人?哪里还可能轻易地维系原有的投契与感动?
照顾病人本来就是极端艰巨的任务。照顾一个心理有病的人甚至又比生理有病的人更难熬。我们即便没有亲身经历,看某些小说或影剧,应该也曾看过有些病人家属被脱下海、自己都差点崩溃逼疯的惨况。那真的是,一个人落海疯狂想抓住稻草,但身旁的人却再没有稻草可以提供,最后自己伸出手被拉下海。
从一段关系中我们到底得到什么?也许,痛也是一种得到,痛里的成长和醒悟也是得到,只是不是我们原先预期的爱情关系中那种轻松、舒适、有人靠的状态罢了。我们可能至少得到:多了解了这世上的光明和黑暗,多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局限。
范晓萱也揭露一种亲密爱人间常互相伤害的场景。「我们彼此都深爱对方,但你就是会偶尔和我作对,我愈恨的你愈做,目的只是让我气,喔!我明白了!原来你爱看我被你气的样子、无助的样子、伤心失望的样子,你要我眼神透露『我看错人』的意思!」
可是她也只是凡人,她抓狂的时候也并不甜美:「我不断地用言语刺伤你,那是我的保护色,因为我已经脆弱到无反击能力,唯有用言语刺你、攻击你,因为那是我唯一的武器!」
这真的不是什么明星八卦题材,而是大多数读者也会发生的真实写照。本来发誓要照顾对方一辈子的男人(或女人),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累了,甚至也累积负面能量多了,有一天大翻脸,或者开始嘻皮笑脸,或者决定不再那么承欢膝下、小心翼翼,等等。甚至,开始释放攻击性,让那小公主(或大少爷)明着暗着都开始困扰。
坦白说,心理学对「攻击」早有深入研究,会攻击别人的人,常常是先攻击了自己。明的攻击可能是一种强势,但来阴的、也是一种「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ve),其实这种心性变化当事人最清楚。以前明明很愿意对对方这样考虑、担待,但今天就是不爽,不想多做那么多。明知对方习惯要求自己哪些哪些戒条,但偶尔就是忍不住对外人发牢骚或想冲撞一下底线。这其实都是在之前的关系中长期「失衡」所造成的。
是该庆幸范晓萱、周俊伟现在都没那么「红」吗?还是记者也对忧郁症病人多一分「宽容」?明星的恋情分合一向是媒体(或大众)嗜血最爱,难得有艺人自己揭密,却没有被利用炒作,来个多年恋情破裂真相大还原或「年表制作」,也甚至没有去追踪周先生问他对女方「爆料」的看法。唉,真为萱萱和Lawrence庆幸啊。
希望有人读了这本字少少但沉重的书,更认识人性,也能对自己或身旁的人多一分警觉。在我看来,太多人都处于忧郁症、躁郁症的潜伏期或初期而不自知呢。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