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女作家中,阿特伍德非常有名,也许是还活着的最有名的女作家(准确的说,除J.K.罗琳以外),最近几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她于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葛莉丝》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这里有阿特伍德的一首诗,可以体现她的写作兴趣所在,亦体现出她写作功力的细腻与厚实。
This Is A Photograph Of Me by Margaret Atwood It was taken some time ago. At first it seems to be a smeared print: blurred lines and grey flecks blended with the paper; then, as you scan it, you see in the left-hand corner a thing that is like a branch: part of a tree (balsam or spruce) emerging and, to the right, halfway up what ought to be a gentle slope, a small frame house. In the background there is a lake, and beyond that, some low hills. (The photograph was taken the day after I drowned. I am in the lake, in the center of the picture, just under the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ere precisely, or to say how large or small I am: the effect of water on light is a distortion but if you look long enough, eventually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me.)

这是一张我的相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照得有些日子了乍看像是一件斑驳的印刷物:模糊的线条,点点污迹和纸片黏在一起; 之后,当你审视它,你看到左上角枝桠样的东西:冷杉或云杉的一隅探出头来然后,右边,朝上半中间应该是一个平缓的山坡,一幢小巧的木屋。 背景是一片湖,再过去,一些矮丘。
(相片摄于我淹死后的那天。 我就在湖里,在相片的中心,在水面下。 很难确切地说我搁在哪儿,也难说我大小多少:水会使光线扭曲 但如果你凝视得够久,最终,你一定能够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