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5-06 17:57:15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科学有弦律吗?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使我们拥抱整个地球。”想象使我们在理性中拥抱感性,在感性中找到规律。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地球的奇妙内质,艺术家们展现了这个世界的曼妙之美。“琴迷爱因斯坦”,与科学为伴的爱因斯坦也喜欢拉小提琴,这次的“超弦之音”是从大家热爱的音乐中带入奇思妙想的科学空间。
2006上海科技活动周重点项目――“超弦之音”讲座/演奏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英国文化协会(在上海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联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主办2006上海科技活动周的重点项目,"超弦之音"-琴迷爱因斯坦科学讲座/演奏会。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Brian Foster教授、英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Jack Liebeck和钢琴家Stephen de Pledge将共同演绎一曲"超弦之音"。(时间:2006年5月19日、20日,地点: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黄浦江上的爱因斯坦,音乐厅里的小提琴
爱因斯坦1921年东渡日本学术访问,途中在上海停留。今年科技节,受爱因斯坦影响的科学家与音乐家相遇上海(首站,此后会去北京),拨动公众亲近科学与艺术的心弦。
神秘背景
科学家Brian Foster
牛津大学实验物理教授(2003年至今)、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教授级研究员、粒子物理支部主任(2004年至今)、国际直线对撞机全球设计协会欧洲主管(2005年至今)。曾经在多所高校和大会做过演讲。
主要研究高能量粒子物理。在德国汉堡DESY实验室的研究学习使他对新夸克和轻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奠定了他整个研究生涯的研究方向。
1996年至今,作为布里斯托尔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领导ZEUS其中一个关于粲夸克对质子结构的贡献的初始阶段的研究。1999年至2003年间,担任汉堡DESY的ZEUS实验组的代表人负责450名物理学家的国际性合作的组织工作。2003年至2005年间,担任英国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开发与实验的所有活动的代表人。2005年至今,担任国际直线对撞机全球设计协会欧洲主管,并且作为牛津-RHUL研究院加速器研究工作的代理总监。
小提琴家Jack Liebeck
一九八○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九八九年起先后就学于菩赛尔音乐院 (Purcell School of Music) 与英国皇家音乐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师承小提琴家马林科维奇教授 (Prof. Mateia Marinkovic)。
Liebeck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他十岁时,应英国广播公司BBC之邀于电视节目中饰演童年的莫札特。从十一岁起,他担纲过无数独奏与协奏曲演出,足迹遍及欧洲、北美与亚洲。Liebeck曾与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巡回英国与世界各地,与他合作过的指挥家包括布拉宾斯 (Martyn Brabbins)、拉瑟瑞夫 (Alexander Lazarev)、马利纳爵士 (Sir Neville Marriner)、佩赛克 (Libor Pesek)、西莫诺夫 (Yuri Simonov) 等等。Liebeck同时也是一位活跃的室内乐演奏家,经常合作的对象包括佛斯伯格 (Bengt Forsberg)、葛蓝 (Itamar Golan)、林o哈瑞 (Lynn Harrell)、提姆o修 (Tim Hugh)、皮尔斯o连恩 (Piers Lane)、马科利 (Leon MacCawley)、马利纳 (Andrew Marriner)、欧文 (Charles Owen) 等音乐家。Liebeck最近获选担任菲伯那奇室内乐团 (Fibonacci Sequence Chamber Ensemble) 首席。
Liebeck所灌录的首张独奏CD于二○○四年七月由「Quartz」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佳评如潮。乐评称「Liebeck是年轻一辈小提家中的翘楚,而这张CD充分验证了他的实力」、「Liebeck的演奏音色饱满,技巧娴熟,展现巨匠丰采」……。Liebeck除了是位专业的小提琴家之外,对自然科学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和牛津大学物理教授福斯特 (Prof. Brian Foster) 的忘年之交擦撞出许多自然与人文的火花。二○○四年Liebeck应邀在瑞士CERN创立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演出,为物理界的盛会留下一段佳话。Liebeck所使用的是一把一七八五年义大利瓜达尼尼 (Guadanini) 名琴。
钢琴家Stephen de Pledge
曾在奥克兰学习,他还在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受到左恩.哈维教导,并且在校期间获得1996年金奖。同年,他的事业起步于NFMS青年艺术家奖。
Stephen曾经到过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性音乐节等的演出,这些城市包括纽约,罗马,东京,墨尔本,香港,巴黎,维也纳和德累斯顿。他还参与过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广播节目。1999年,他的处女独奏会在伟格莫音乐厅举行并且大受好评。此后,他便成为音乐厅的常客,除了独奏外,他还与柏林爱乐乐团风五重奏演出者,英国室内交响乐全体演出者和葡萄园室内乐演出者合作过。
他的演出节目很广泛,包括从标准钢琴协奏曲(与鲍尼默斯交响乐团的合作)到20世纪的音乐趣风(这是他节目的基础部分)。他曾于2001年的爱丁堡音乐节在作曲家本人的指导下演奏过阿弗帕特的室内乐作品,并且录制了他全球初次公演的小奏鸣曲。他也演凑法国乐曲。这些法国乐曲是欧利维. 梅西安的作品,是Stephen在巴黎期间和他的遗孀伊冯娜.洛里奥学习的。他为英国演出过许多作曲家作品的初次公演。Stephen为ASV, Quartz和BlackBox录制的唱片包括勃里斯,梅西安,佩特,莫扎特和奈德罗伦的作品。
"超弦之音"由讲座和演奏会两部分组成。讲座首先由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Brian Foster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及其与音乐的联系,接着介绍他的理念是如何塑造关于空间、时间、及宇宙演变的概念的。幻灯片的背景音乐是巴赫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及组曲,以及一些爱因斯坦最喜爱的音乐。之后,讲座将就一些建立于爱因斯坦理论框架上的现代概念进行探讨,并对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进行定义。在粒子物理学中,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进化可以理解为由一些平凡的"基础"粒子、夸克和轻子以及他们的反物质等价物所产生的一小部分基础力量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的。讲座将穿插一些由以上理念激发出灵感的小提琴独奏曲及钢琴演奏。音乐经由两位英国杰出的青年作曲家Emily Hall 及 Anna Meredith改编。小提琴家Jack Liebeck将用一把一七八五年意大利瓜达尼尼 (Guadanini) 名琴来演绎讲座中由Brian阐述的一些理论。尽管在许多方面,"标准模型"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也留下许多没有解答的问题,并引起一些矛盾。超弦之音的现代概念,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引导出更令人满意的理论,尽管预测众多尚未发现的新粒子有相当难度。超弦之音的理论同样预测了宇宙中另有隐藏的空间维度,但因其太小,无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察觉到。不过,它们可能对未来几年之内将在日内瓦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投入使用的下一代"核粒子加速器"产生重要的影响。讲座将以探讨这些可能存在的影响作为结束,讲演者和小提琴家联合演绎CERN迷你黑洞造成的不可思议的剧烈碰撞,恰似一曲小提琴二重奏。讲座结束后,Jack Liebeck还将与钢琴家Stephen de Pledge同台表演一场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会,演出曲目包括莫扎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奏鸣曲以及20世纪现代作曲家受爱因斯坦超弦理论的影响所作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