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12-08 04:06:33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恋童癖”男孩自曝同性恋苦恼
一位北京男孩为自己有同性恋和恋童癖倾向而苦恼很多年,
10月16日下午,1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主动拨通了“12355”,他说他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或者是恋童癖――因为自己对十二三岁的男孩感兴趣,但对女孩也不讨厌。尤其是当他见到十二三岁的男孩时就有性冲动,并有想跟他们亲热的强烈愿望。
“在13岁时,我曾经和同村的一个小男孩有过性爱抚的经历,并持续了好几年。”小辉在电话里说,直到长大之后,他自己认为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才不再这样去做。他从来没有过女朋友,也很少对女人感兴趣。
“我自慰时的性幻想对象,五次当中只会有一次是女孩,其余的都是男孩。”小辉说,他对女人不反感,但很少跟女孩有接触,这种接触只限于最基本的交往。而现在,他虽然既没有过任何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也没有异性间的性行为,但是,他害怕以后会做出什么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因此,他有很强的内心焦虑。
小辉说,由于他的这些想法和顾虑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社会功能,平时这些想法都深埋在心里,也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在一个本子上,实在闷得难受了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吼大叫,以发泄情绪。
耐心听完小辉的倾诉后,一位负责“12355”接线的心理咨询员告诉小辉,他的问题与青春期早期的同性间的性行为或称为性游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他对异性也并不排斥,就建议他尝试去与异性交往。这位心理咨询员还建议他与专家做面询。
“12355”成功帮助“问题青少年”
自从北京“12355”开通试运行以来,像小辉这样出现心理焦虑的青少年都纷纷拨打这条热线电话,向咨询员求助。其中,有不和父母沟通、我行我素的“叛逆者”,有厌学的“孤僻者”,还有患社交恐怖症的高中女生,对此,咨询员都一一给予解答。
(工作人员在接听热线)
一位17岁的中学生从小学5年级开始,要求住在同学家,每次都被他母亲强行拉回,之后,他就不按时回家也不通知家里而自行其事。他母亲担心孩子在外打架,情急之下,10月19日,她拨通了“12355”热线向心理专家求助。
于是,心理咨询专家在热线中为这位母亲分析认为,她的儿子在正常健康的成长。因为儿子撒谎达到在外过夜的目的是因为早年母亲过度的干预,使他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达到目的;儿子逐渐长大,母亲还是用对小男孩的方式教育和要求他,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最后,专家还建议这位母亲把儿子当作成人,共同设立一份“不打架的和约”。
10月19日,一位33岁的离婚男子也拨通了“12355”,咨询他儿子的问题。这位男子说,他的儿子3岁多时,他就和妻子离婚了。现在儿子7岁了,他发现儿子开始厌学,性格也有些孤僻。咨询员告诉这位男子,夫妻离婚导致儿子心理遭受创伤,作为父亲应该多理解和鼓励他……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社交恐怖症患者。一名高三女生说:“一年以前,有一次上课时偶尔用余光看了一下同座位的男同学,发现该男生屈身坐着写字,背对着我,不时摸一下耳朵。当时我认为影响了他,可能是他看出我的眼神有‘问题’才这样做的。以后,只要在我余光视野里有人,便感到紧张脸红、表情不自然、手发抖、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
“常用治疗恐怖症的方法有: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集体心理疗法等。”咨询员给这位高三女生解释说,不管应用什么方法,都应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到学会带着恐惧去生活,把恐惧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应面对恐惧、接受恐惧,体验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惧感自会烟消云散。
“12355”专用号码关注青少年心理
随着时代发展,
以此为契机,首都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充分利用组织优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对“12355”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的定位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积极筹建具有首都特色、符合北京青少年成长发展特点的、以电话和网站为咨询服务渠道的“12355”热线。
9月1日下午4点,“12355”热线一开通试运行,咨询电话就接连不断地打进来,截至当天晚9时,7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资深律师共接听心理咨询电话35个,法律咨询电话10个,咨询的主要问题有学习焦虑问题、青少年网络问题等等。
9月20日,“12355”热线正式面向全市青少年开通三条热线座席,其中心理咨询热线两条,法律咨询热线一条,电话咨询时间为每周一至每周五下午16时到20时,法定节假日休息。同时开通的还有“12355”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网(www.12355gov.cn),该网站作为电话咨询的有效补充,可通过在线咨询、留言咨询、咨询论坛等方式实现24小时为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经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核准,网通北京分公司、北京市电信有限公司、联通北京分公司、铁通北京分公司等电信公司已经开通启动“12355”专用号码,青少年可以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拨打该号码,收费标准按照信息产业部相关规定执行,不另收取费用。
“12355”热线自9月1日面向全市青少年开通试运行以来,在仅有的开通的29个工作日中,共接听咨询电话401个,其中心理咨询电话333个,法律咨询电话68个。咨询的主要问题有亲子沟通问题、学习焦虑问题、青春期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劳动合同纠纷等等。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连心桥”“开心锁”
从“12355”热线的试运行情况可以看出,“12355”热线为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诉说困惑烦恼、见证成长道路的有效渠道,是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的一个媒介,已经初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据相关调查表明,全国1600万心理疾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在青少年时期发病;16%至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约有3000万人存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另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比例约占整个社会违法犯罪案件的10%至20%,未成年人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12355’热线的建设和开通,是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和探索。”10月20日,共青团市委副书记李先忠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北京市首家以五位特服号码的形式,针对青少年法律与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社会干预的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
“12355”热线以“倾听青少年心声,维护青少年权益,陪伴青少年成长”为理念,全面跟踪北京市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增强自信、健康成长。李先忠表示,该热线以“公益性、权威性、专业性”为特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社会执业律师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公益咨询服务。
为确保12355热线咨询质量,提高咨询员的专业水平,“12355”热线还聘请了十几名国内知名的法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该热线咨询员进行长期的指导和督导。这将促使该热线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青少年成长发展、注重家庭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李先忠还认为,除了及时发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和法律问题,“12355”热线还通过定期整理个案记录,统计相关心理和法律咨询数据,分析动态趋势,将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12355’热线还要不断增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李先忠说,“12355”热线要被打造成为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又一公益性品牌,使“12355”成为青少年依法维权的“连心桥”、健康成长的“开心锁”,成为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朋友,始终陪伴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