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10-10 01:48:53 编辑:深秋小屋 字体: 大|中|小】
撰文:安徽师大教科院 沈醒狮 摄影
前言
独龙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
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去年暑假,我历时55天,其中40天徒步,顶风冒雨,攀悬崖绝壁,过溜索藤桥,忍蚂蝗叮咬,避毒蛇挡道,在独龙江峡谷地区寻找和拍摄了仅存的64位纹面女,搜集了一批她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原始资料。
64位纹面女最大年龄10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2岁。纹面是的年龄最大31岁,最小6岁,平均纹面年龄14岁,以12岁左右纹面最多。
至于纹面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为了好看,有的为了死后能与灵魂相认,有的为了不被别人抢去为奴,有的为了分别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
独龙族人极友好,常为没东西馈赠客人而不好意思。有位纹面老人对我说,她的心愿就是等纹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我很不好意思没有能力完成她的心愿,但我拍下的资料,能使她们的心愿有实现的可能。
穿着短裤过雪山
早上7:20,
独龙江公路全长96公里,入口处一横杆拦住,旁立有一中英文告示牌,中文如下:
独龙江公路出入人员须知
一、 进出公路的人员都要进行登记,接受检查。
二、 不准携带枪支、弓箭及易燃易爆物品。
三、 不得携带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四、 凡进入独龙江旅游、科研等活动的,需到保护区管理局办理证件后,方可进入。
五、 严禁带火种进入自然保护区,严禁吸烟,严禁野外用火。
六、 不允许在保护区内进行野炊和采石、炸石、取土、捕杀野生动物、砍伐林木及无证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
七、 严禁沿途乱仍不垃圾,按规定将垃圾回收,在出入口交有环卫服务点统一处理。
八、 凡进入公路路段从事工程、科研等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在山上过夜。
九、 公路路窄弯多,车辆请按规定时速行驶。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
值班的守卫和我们的司机很熟,自然不须查检我们的准入证,我自己下车,升起了横杆,向神秘莫测的独龙江驶去。公路盘旋而上,雨雾中远去的县城时隐时现,犹如海市蜃楼。进山不久,即入无人区,充沛的雨水孕育着满世界的绿。修路时炸开的石头,此时也挤满了青苔。
县城至黑普破洛山哑口52公里,越野性能极佳的三菱帕杰罗竟蹒跚了三个小时。车只能到隧道口,从车窗里看见修隧道的工人穿着毛衣,我都糊涂了。今天是7月17日,盛夏,我在贡山穿衬衣短裤正合适,这里怎么……推开车门,冷雨袭面而来,连打了几个喷嚏。隧道正在修理,必须翻越米的黑普破洛山口。山上灌木很密,只能沿流水的山涧登攀。脚下碎石很滑,刚出发就有人摔跤。从隧道口到山顶并不很远,约1个小时就到了。山上还有积雪未化,确实很冷,刺骨的冷。过了黑普破洛山,就是神秘莫测的独龙江峡谷地区。
独龙江公路沿途没有地名,只用公里出来表示,修路时木制里程碑已不存在,外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处位置。昨晚独龙江乡政府通过电台通知县政府,将派一两农用车在最近的通车地点83公里处接我们。翻过山约12点,距天黑有7个小时,还有30公里山路要赶。公路虽然多处塌方不能通车,走人还是绰绰有余的,一路高歌蛮轻松地向独龙江前进。这是最后的轻松。
路上多处塌方,雨水肆意漫过路面,必须淌水而过,穿着短裤自然不用担心打湿裤子,只是太冷。被包里除了摄影器材,只有一条牛仔长裤,御不了寒,只有加快脚步,让身体多发点热。一直走到69公里处,才算遇到了救星。一处修路工人住的工棚里余火为熄,还有残汤剩饭。几为修路工人也是独龙族,经翻译一番沟通,热情的请我们烤火吃饭。把残汤烧开,从路旁的山上采了一把竹叶菜丢进汤里,泡了一碗剩饭吞下,身上总算回过暖来了。
重新上路已是6时30分,雨渐渐大了起来,助手许西体力已不支,如果晚上赶不到83公里处,农用车等不到我们开走了,我们会被冻死在海拔3000米的山上。紧急磋商,翻译小李和小杨照顾许西慢点走,我和罗科长急行军,先行找车。至7点半,天已渐黑,对后面3人的担心也越来越强烈。两位翻译才15岁,许西在城市长大,出门打的。他们遇上野兽怎么办,摔下山涧怎么办?让罗科长等他们,我一人当尖兵。文革期间,1966年,我曾和同学花了48天半,从皖南走到天安门广场去见毛主席。走路的功底还有点,一路急走,一路小跑,终于在9点10分赶到了83公里处。天早已全黑,小雨变成了大雨,在83公里处,公路几乎塌掉,沿着仅剩半脚宽的路基攀过去。受乡政府委派来接我们的修公路用的农用车已等在那里。后面的人11点10分才赶到,许西在两位翻译的搀扶下已累的不会说话。等得心急的司机一路狂奔,大雨、急弯、陡坡,从人到价值数万元的摄影器材全在雨中被抛上抛下,什么都顾不得了,一切听天由命。
十二点一过,车灯里出现几座房子,孔当到了,独龙江乡政府暂住地到了。
通讯――每天三小时
尽管全身都痛,
一步一挪去乡政府――一座四面透风的木板房,里书记告诉我们,他和乡长昨夜等我们直到12点。欢迎词之后,书记和乡长再三叮咛我们注意安全,千万别过溜索和藤网桥。
乡政府有一部我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无线电台,每天晚上7―10点对外联络,这是整个独龙江地区唯一的通信工具。电话没有,手机没用。听说,海事卫星电话有时可使用,每分钟话费8美金。
独龙族居住分散,有的一个山头只住一两户。下午孔当乡选人大代表,村干部提前四天分头挨户通知。有时同志开会也不用村干部这样辛苦,放炮就可以了。开什么会放几炮早有约定,比如说,开干部会放一炮,开党员会放两炮等等。像这样的选人大代表会,放炮讲不清楚,村干部只好亲自上门通知了。
问清楚才能喝的油茶
独龙族人对选举很重视,
进门后,先打油茶,从茶砖上敲下一小块,放进壶里煮开,倒如专门的竹筒,加如各类油脂,比如酥油、猪油、核桃油、漆油等等,放少量盐搅打而成。独龙江地区的漆树通常不割漆,而采集它的种籽榨油。漆油是固体,呈黄色腊状,是独龙族喜食的食用油。在县城时,多次听到告诫,喝茶前,一定要问清是什么茶。漆油茶是外地人万万喝不得的。很多人对漆油过敏。轻者遍身奇痒,重者会因呼吸道水肿而丧命。罗科长曾邀请过新兵去他家喝漆油茶,一位外地兵因过敏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
耿开芳打的果然是漆油茶,给我和许西单独炮了自制的独龙茶。
在独龙江的日子里,我喝过除漆油茶外的各种油茶,酥油茶最好喝,只是对茶里放盐不习惯。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11026210号-1
版权所有 ©深秋小屋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3154293@qq.com ladys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